9月24日下午,廣州市新聞辦舉辦廣州科技創新新聞發布會(2020年總192場),邀請廣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院士專家等科技工作者介紹廣州市科技創新的舉措及成果成效。

會上,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孫翔表示,目前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1919家增長到超過1.2萬家;2019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9283家,連續2年居全國城市第一,2020年目前已入庫9540家、超過去年總量。他還透露,近期,廣州獲科技部支持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廣州高新技術企業超1.2萬家
目前,廣州科技創新從引進、吸收、再創新的“反向復刻”模式轉向以科學引領產業的“正向推動”新階段。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創新集群百強首次將廣州與深圳、香港組合,形成“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廣州2017年排名63位、2018年排名32位、2019年排名21位);
《自然》雜志發布的“自然指數一科研城市”榜單,廣州全球排名從2018年第25位躍升至2020年第15位.根據《機遇之城2020》報告,廣州排名第3位,比去年上升1位,其中“智力資本和創新”的排名從去年第4上升至與北京并列第1。
孫翔表示,目前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1919家增長到超過1.2萬家;2019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9283家,連續2年居全國城市第一,2020年目前已入庫9540家、超過去年總量。
2019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在2018年翻番的基礎上再增長77%,達到1273億元,連續兩年居全省首位,2020年截至目前同比增長54%。他還透露,近期廣州獲科技部支持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1+4+4+N”戰略創新平臺體系
目前,廣州正按照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國家實驗室、落戶國家大科學裝置的要求,引進匯聚國際國內一流科研機構和頂尖高校的國家級科研平臺、高層次人才團隊、重大核心技術等高端創新資源,著力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1+4+4+N”戰略創新平臺體系。
“1”是指以明珠科學園為主陣地,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明珠科學園將作為原始創新策源地,支撐南沙科學城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目前,一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于5月啟動。
第一個“4”是指以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前沿研究戰略支撐,建設國家級科研基地.廣州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圍繞深海、深地、深空等科技前沿領域,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啟動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動態寬域高超聲速風洞、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設施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個“4”是指以4個省實驗室為原始創新主力軍,搶占創新發展制高點。先后啟動生物島實驗室、廣州海洋實驗室、琶洲實驗室、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4個省實驗室建設,迅速吸引了一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N”是指以多個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為技術供給主平臺,帶動新興產業發展。面向新興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成建制、成體系、機構化引進中科院系統高水平研究院、復旦大學等多家國家級大院大所和頂尖高校在廣州落戶。目前已有10家研究院獲省級高水平創新研究院認定支持,占全省的83.3%。
與此同時,廣州以實驗室體系、技術創新平臺體系、孵化育成體系三大創新平臺為抓手,構建了由3145個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臺構成的高端創新平臺體系。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