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我國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最近幾天的少數新增人員基本都是海外輸入人員,但縱觀全球,現在疫情已經感染200對個國家,現在情況還在不斷加劇,每一天感染人數都在快速增加,死亡人數也不容小覷。
在全球新冠肺炎不斷嚴峻的情況下,我國機器人加入國外戰場
這次疫情讓服務機器人提前三到五年展示在了公眾面前,社會大眾已經開始對機器人產業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從機器人企業的反應速度、落地的實際情況、醫院的反饋情況等,都能夠直接看出機器人的價值。機器人在醫療、醫護產業,乃至整個公共事務領域的應用,在未來兩到三年里面將是重點,這也是對機器人行業的一次大考。
展望“新基建”
3月4日的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短短一句話,讓“新基建”再次成為熱詞。
“希望機器人能夠真正成為基礎設施當中的一部分,像自動收買機、打印機一樣,能夠在固定區域提供特定范圍的服務。”九號機器人商務總監修陶鈞希望,既不要盲目期待把機器人當作超人,也要讓機器人能夠真正帶來好處。
達闥科技副總裁兼CMO葛頎也表示,此次疫情帶來許多思考,有一條是更需要集合目前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發展,迅速補齊公共服務的短板。“這個短板既包括醫院大樓、診斷室,也包括智能大腦和神經網絡系統,還包括各種智能化服務類的機器人。”
在工業領域,機器人也大有作為。“在一些環境偏遠的無人廠區,比如化工廠、石化廠站、城市管廊,我們就部署了一批機器人進行日常的巡檢。” 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總經理助理張樹生介紹到,“機器人+”可以賦能各行各業轉型升級,助推全社會高質量發展。
不過,面對成本這一困擾行業發展的痛點,張樹生表示,降低成本一是要降低原材料成本,二是不能盲目堆功能,要使成本與功能達到最佳配比,三是要降低能耗等級、耗材消耗等使用成本。
下一個戰場,海外戰“疫”
世衛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新冠肺炎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日凌晨零點,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27419例,死亡40777例。
“每一天,新冠肺炎疫情似乎都到了一個新的悲劇性的里程碑.”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表示,但我們也需要慶祝成功,武漢給世界帶來了希望。
隨著中國向更多國家派遣醫療專家組,中國的戰疫經驗正在被復制,實驗室設備、檢測試劑和儀器、防護服防控物資正在源源不斷送往全球戰疫一線,戰疫“黑科技”也開始奔赴下一個戰場。
“中國的技術不僅應用于中國自身,也要走向世界,為全世界戰疫作出應有貢獻。”曠視科技副總裁陳雪松透露,隨著國外疫情趨于嚴重,更多人工智能測溫系統的訂單將支持海外戰疫,在中東、東南亞和歐洲部分地區已有相應的場景落地和應用。
推想科技戰略發展副總裁陳萬鈞也透露,運用人工智能輔助醫學影像診斷的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正在向海外部署。“3月8日,我們的產品受到醫療機構的邀請在日本開始部署,16號又在意大利幾家醫療機構進行了部署。”
“前一陣子在國外論壇有一張火爆照片,國外消殺人員穿著防護服騎著我們的車進行消殺工作。”陶鈞表示,其捐贈的滑板車在解決奮斗在一線的白衣天使通勤問題的同時,也能讓他們省出更多時間去救治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