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 " 與 " 機 " 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新冠肺炎幾乎切斷了所有線下接觸,但如果你是在線教育的從業者,你可能會發現這恰恰是行業的忙碌期,甚至云廠商提供免費的云資源,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在線辦公、在線醫療和 ICT 支援行業等場景,不知從何而起,云廠商打開自家糧倉開啟 " 免費模式 ",為抗擊新冠肺炎,也為了自身的長足發展。
云廠商扮演著數字社會基礎設施的底座角色,疫情當前,云廠商從各個相關維度給予一線支撐,包括捐錢捐物,出人出力,提供云計算資源和解決方案等等。此時不分前方后方,所有人都在戰場,云廠商也不例外。
廠商如何開倉 " 放云 "?
據雷鋒網不完全統計,各大云廠商在本次疫情投入的資源大概在千萬元起步,最大的其實是人力成本,而這些都無法直接體現。
阿里云:免費開放一切 AI 算力;免費開放全球醫療、檢測設備接入物聯網平臺能力;發起在線教育專項扶持計劃,緊急上線免費產品套件和千萬補貼基金;免費提供疫情防控解決方案;
騰訊云:免費提供云超算能力,助力中大清華新冠病毒藥物研發;騰訊會議團隊面向全國用戶免費升級開放 300 人會議協同能力,直至疫情結束;免費開放房地產營銷平臺;
天翼云:免費提供云課堂服務;天翼云會議系統免費開放;火神山信息系統建設;
華為云:華為云 Welink 免費開放;華為云 DevCloud 限時免費開放項目管理、代碼托管、代碼檢查三大軟件開發利器;免費向全國各地政府機關、學校、企業等相關疫情防控機構提供智能語音疫情回訪系統;華為云 Classroom 基礎功能宣布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
百度智能云:免費開放 LinearFold 算法;免費開放智能外呼平臺;AI 多人體溫檢測方案落地;
金山云:突擊開發 " 應急物資管理系統 ";聯合目睹直播發起云上課堂公益活動,疫情期間提供在線教育免費技術支持;
UCloud:與災區疫情相關的緊急救助項目,UCloud 優刻得將提供免費的云計算資源和技術服務支持!緊急救治項目,包括且不限于:政務信息的及時同步、醫療信息同步、免費教育資源提供,在線醫療、物流、援助信息撮合、尋人系統等企業級用戶;
青云:贈送 1 千萬元公有云資源,支持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在線服務商;免費提供云桌面授權,再贈送最高 10 萬元上云大禮包,幫助企業一步開啟云上辦公;免費開放遠程內容協作平臺 Anybox;
......
動輒數千萬云起步,云廠商的援助是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環,也遏制了疫情的傳播。公益我們應當鼓勵,回到商業本質,云廠商是否在做只賠不賺的 " 吆喝 "?
2019Q1,阿里云營收達 77.26 億元,預計其 2020 年 Q1 同比增速應該也有百分之幾十,以阿里的體量,拿出一些真金白銀在營收比重中占比不大,而且履行社會責任本來也是大企業一直在做的事情。
再如騰訊云對騰訊會議的投入,8 天緊急擴容超過 10 萬臺云主機,投入的計算資源超過 100 萬核,這在騰訊云的歷史上尚屬首次,應該也是中國云計算史上前所未有的記錄,而且目前騰訊會議是免費的。
但并不是每家廠商都有雄厚的家底,讓人思考的是,云廠商在這場 " 免費生意 " 可以得到什么?

免費并不意味不變現
一家支持了火神山醫院云監工、信息化項目云廠商高管告訴雷鋒網,目前公司上下全力以赴支撐抗疫,沒有過多想回報和收益的問題,但他同時也表示," 大家都堅信,疫情會很快過去的。疫情過去后,很多項目應該是可以商業化的。"
這也是大多數云廠商的想法。
云廠商在決定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助力抗擊肺炎時,并沒有把品牌、口碑這些因素擺在第一位,在這次疫情中,國家層面鼓勵奉獻,形成全民奉獻的良性循環。口碑和品牌影響力就是云廠商目前所得到的無形回報。
通過免費模式獲客是互聯網廠商的典型方式,云廠商也經常采用這種方法做推廣,至少先讓客戶形成品牌認知。云計算的特殊之處在于隨取隨用,換供應商的成本不高,所以免費資源只是入門。
疫情期間開放免費云資源是否能幫助云廠商拉新?一位云計算行業分析師表示,疫情期間云計算需求主要是受場景拉動的新增用量,比如游戲娛樂、疫情監控、在線課堂、在線辦公、視頻會議等。
疫情客觀拉高了這些領域的流量,但并不是常態增長,在此之前企業用戶一般都有自己固定供應商,在云廠商競相免費的情況下,企業客戶直接選擇原供應商擴容就好,新的廠商入圍并不容易。
疫情之后流量多少都會有下滑,云廠商最終能否入圍供應商名單比拼的還是使用效果和后續廠商價格。
其次是產品層面,疫情是戰場,盡管加班加點,但是云計算廠商臨時推出的產品與長久打磨再擇機推出不是一碼事。
例如,阿里雙十一鍛煉出阿里云大規模計算調度能力,一步步完善成型,云廠商目前都有一個打磨自身產品的機會,比如在線辦公產品,不愁用戶數量,而且此時用戶對產品容忍度高,云廠商可以一邊積累經驗一邊快速迭代。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云廠商目前紛紛 " 跟風 ",大家都盯上了同樣的數個場景,現階段在家辦公也只能靠遠程和線上工作,此前沒有基礎的廠商也可以趁這個機會打磨和測試產品,用戶對于免費提供的產品也不會吹毛求疵。
綜上所述,云計算行業免費模式主要帶來了三方面 " 收益 ",一是行業品牌與口碑,二是潛在客戶和潛在領域的探索,三是新產品打磨和技術能力提升的機會。
疫情是云計算市場的 " 插曲 "
疫情對云計算行業的影響,短期看是現金流出多進少,各廠商尚可承受,中長期則是供應鏈的考驗,企業無法快速復工帶來連鎖反應,經濟形勢起伏肯定也會影響云計算客戶購買力。
" 如果要說對云計算行業影響,無疑經過疫情,各行業對信息化會更重視,對線上服務更重視,對云計算服務模式的更重視 ",一位行業高管篤定的說道,尤其在非接觸式環境下,將更多服務放到線上可以提高效率,并且減少傳播風險。
分析師認為,就以往來說,Q1 能拓展的新客戶數量可能也不多,所以短期內新客戶數量減少帶來的影響可能不明顯,如果疫情持續,應該會有些影響。
一些行業大單往往 Q2 才開始招標,疫情不是憑空抹掉了原來的需求,大概率會將訂單時間向后推,所以從全年時間來看,影響在各廠商可控范圍之內。
當下的云計算市場是 " 矛盾 " 的。
一方面,市場仍處于新生期。據 IDC 數據,2019 年上半年 IaaS 市場增速穩健,同比增長 72.2%,PaaS 市場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長 92.6%,總體上看仍是高速增長的行業。
另一方面,頭部廠商增長已經開始以 " 吃掉 " 二線之后廠商份額為前提。從 IaaS 維度測算,2018 年下半年國內市場前五大廠商占據了 74.6% 的市場份額,2019 年上半年前五大廠商則占據了 75.3% 的份額,而且第五名之后的數家廠商份額差距不大,市場越來越集中化。
行業呈現螺旋上升的態勢,即使沒有疫情,云計算廠商也需要新的收入增長點,當下恰恰是這樣的機會,數字政務市場等在疫情結束后將有更大的需求,疫情期間各廠商的表現直接影響了后續客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