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日即至,新年目標你都定好了嗎?
對于智能制造領域的各行業來說,這個目標反正是早就定好多時啦。此前,在本網的《“國考”將至,2020年可別忘了這些發展目標哦!》這篇文章中,便對人工智能、機器人、5G等各領域的2020目標做出過盤點,感興趣的小伙伴不妨去看一下。
那么今天,本文又要關注什么呢?
俗話說“以大見小、以小窺大”,在關注了各行業整體的大目標之后,當然需要關心下細分行業具體地方的“小目標”啦。因此本文將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從國內布局較快的北京、上海、廣州三省市出發,看看2020年它們都有哪些待實現的“小目標”!
北京
2017年9月,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工智能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
提出目標:到2020年,中關村在人工智能領域初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在部分關鍵技術環節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一批標志性原創前沿技術成果,創制若干個有行業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國際標準,在2個以上細分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培育5家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500家以上人工智能企業和50家以上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成10個以上數據、計算、開源等開放式創新平臺,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對相關產業帶動規模超過五千億元。
2017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
提出目標:到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若干重大原創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標志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涌現一批特色創新型企業,創新生態體系基本建立,初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成為本市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2019年8月,北京市教委下發《北京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行動計劃》。
提出目標:到2020年,初步建成適應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北京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優勢進一步增強,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示范進一步擴展,人工智能成為教育變革新動力。
上海
2017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
提出目標: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芯片及傳感器、機器人及智能硬件、智能無人系統及軟件等為重點的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到2020年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成為新增長點;大力推進人工智能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在智能制造、現代金融、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現代農業等領域深度應用,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培育10家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標桿企業;著力打造6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形成60個深度應用場景,建設100個以上應用示范項目。
2019年8月,上海發布了《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構建一流創新生態行動方案》。
提出目標:到2021年,全力打響上海人工智能“一流創新生態”標志性品牌。具體來說,一是布局建設4+X融合創新載體,部署十大全球領先創新應用場景;二是推進開放五大樞紐創新平臺,培養一批國際頂尖創新團隊;三是打造十家龍頭創新企業,培養百家創新標桿企業,形成重點產業千億產值規模。
廣州
2018年10月,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印發了《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
提出目標:到2020年,廣東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和應用示范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開放創新平臺成為行業標桿,人工智能成為引領廣東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形成廣東經濟新的增長點。其中,人工智能產業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人工智能產業核心規模突破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3000億元。累計培育50家以上人工智能核心領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估值過億元的企業超10家;初步建成10個以上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2019年5月,深圳市出臺《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3年)》。
提出目標:到2020年,新建10家以上創新載體,組織實施20個以上重大科技產業發展項目,引進培育3~5個國際頂級人工智能團隊、5~10家技術引領型研究機構,培育10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到2023年,建成20家以上創新載體,培育20家以上技術創新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龍頭企業,打造10個重點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6000億元。
2019年7月,廣州市教育局開展人工智能課程改革實驗區、校遴選活動。
提出目標:在全市遴選若干實驗區和100所左右實驗校,開展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實驗。在試點實驗基礎上,開展廣州市3-8年級人工智能校本課程教材研發及送審工作,進一步推動本市智慧教育示范區課程建設,實施廣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區AI+創新工程,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培育青少年計算思維、信息素養、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儲備拔尖創新人才。到2022年,實現人工智能教育覆蓋全市學校,培養適合未來適合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