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里巴巴,都知道是靠電商平臺起家的;提起百度,都知道是靠搜索引擎起家的;提起騰訊,都知道是依靠社交軟件QQ起家的。
搜索、電商、社交,分別是互聯網時代的代表企業BAT的標簽,更是BAT的主營業務,為其奠定行業定位立下汗馬功勞,更為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收益,為拓展業務邊界提供彈藥。
現在,人類正在嘗試進入自動駕駛時代,數不清的初創公司,正在為之努力、耕耘。對于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而言,要為自己貼上標簽,也就是要尋找主營業務方向。
提起RoboTaxi,會想起哪家公司?提起重卡自動駕駛,會想起哪家公司?對,提起那個行業,想不起的公司,可能就不是專注于這個行業的玩家了。只知道公司名,沒有標簽的公司,要思考一下主營業務或主攻方向了,這不是PR層面的事情,而是戰略層面。
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方向有很多,但是,作為初創公司,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那么問題來了,所有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這里指的是志在L4級別自動駕駛的初創公司,哪些公司的標簽貼的好呢?
有標簽的公司
自動駕駛商業化,有那么幾個賽道,如RoboTaxi、重卡自動駕駛、礦車自動駕駛、港口自動駕駛、最后一公里等幾個賽道。當然了,根據不同的標準,有著不同的劃分方式。例如,籠統的劃分,就是兩個:乘用車無人駕駛和商用車無人駕駛。
在上述賽道中,能誕生100億美金市值公司的賽道,可能就兩個,分別是RoboTaxi和重卡自動駕駛,因為這兩個賽道的市場容量夠大。就全球范圍看,RoboTaxi所在的乘用車市場,保有量超過10億級別,重卡保有量至少要低一個級別,
但,這兩個都是公認的萬億級別的市場,誕生1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那是毫無懸念的。所我們看到了有不少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耕耘其中。提到RoboTaxi玩家,中國范圍內,能想到的初創公司,就是Pony、WeRide和Roadsrar,當然了,Roadstar已經成為歷史。
但Pony除了給自己貼了RoboTaxi的標簽,還在試圖給自己貼上第二個標簽,無人物流。對于一個初創公司來說,這樣是很危險的。RoboTaxi對應的是乘用車和物流對應的是商用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車型,背后的完全不同的供應鏈,以及完全不同的行業玩家。
很難想象,一個初創公司,在仍需要源源不斷的燒錢的時候,適合去進攻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雖然這兩個市場都很大。正因為都很大,專注可能更容易獲得成功。Pony剛宣布積累了100萬公里的公開道路測試里程,指的是乘用車部分,而9月份媒體報道顯示數據是50萬公里,可謂是“突飛猛進”。
對于測試數據,Cruise CTO則剛剛承認了特斯拉有著強大的數據優勢。但是,RoboTaxi這類乘用車的測試數據,不太可能能用在商用車無人駕駛上了。
在重卡在自動駕駛領域,看到了Tusimple、Plus.AI,搭著L3自動駕駛重卡標簽的inception,似乎與前面L4級別自動駕駛的前置條件,有點不太一樣。雖然前面兩家公司最初的標簽都不是L4重卡自動駕駛,但是,現在提到重卡自動駕駛,都會想到Tusimple和Plus.AI。
至于礦車自動駕駛,踏歌、慧托和易控,這三家的標簽還是貼得比較穩的,都是專注于礦車自動駕駛,不過,在細分礦車的話,又會有不同,礦車分為后八輪、寬體車和礦卡,這里就不展開細聊了。
最后一公里的初創公司,則有著不同的方向,如要做無人零售的新石器、無人配送的行深智能、白犀牛等。當然了,還有一些做機器人的公司,跨界做起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包括樓宇內、園區內等。
還有一個細分領域,無人清掃車市場,這可能是最剛需驅動的市場了,清掃工作真的很苦很累,所以沒有年輕人愿意做,更重要的是,安全性也是一大原因,清掃的環衛工人出事故的新聞時有發生,令人悲傷,更需要無人清掃車的出行。
做無人清掃車的公司,有智行者、仙途,做室內清掃機器人的高仙則正在努力進入這個市場,邏輯就是從室內清掃走向室外清掃,挑戰也是巨大的,兩者的技術鴻溝還是存在的。
沒有標簽的公司
這類公司,也就是說,不知道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的,更多的是一家項目制的公司。初創公司出于生存壓力接項目,來獲得一定的營收,這個邏輯沒有毛病。但是,要堅持是圍繞自己的主線去接項目。
圍繞主線接項目,既可以打磨團隊技術、積累經驗,又可以獲得營收,這是一舉多得的項目。唯一的問題在于,要劃分好界線,什么樣的項目能接,什么樣的項目不能接,否則,就是一個做項目賺錢的公司,可能就脫離了創業的初衷。
在這里就不去一一分析這些沒有標簽的公司了。此處省略一萬字。
作為所有人工智能項目之母,自動駕駛商業化注定是高難度。需要在技術、在商業、在資源、在融資、在人才等等方面,缺一不可。專注、All in,單點突破,可能能殺出一條血路,這是所有初創公司成功的法寶。
即便是BAT這樣的巨頭,也需要不斷夯實自己主營業務的優勢,初創公司,更要謹慎了。
創業維艱,尤其是現在這個市場環境,還在堅持創業的創業者,值得尊重,還想著創業的人,更值得鼓勵。用一句,偉大的公司,都是寒冬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