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天展示交易,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18日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自11月15日開幕以來,國內外8000多家企業參加了展示、2.3萬家采購商和3萬名專業觀眾到場參觀,觀展人數達到42.5萬人次。
11月15日拍攝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現場。 新華社記者周密攝
本屆農交會以“禮贊七十華誕,做強農業品牌,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為期4天,展覽展示面積約13萬平方米,設立綜合成就展區、扶貧展區、數字農業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展區、特大型企業館等18個專業展區,組織了采購商專場、農業品牌發布會、優質農產品推介會、投融資洽談會等貿易活動,現場舉辦中國農業品牌建設高峰論壇、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論壇、2019中國國際智慧農業綠色技術高峰論壇等活動。
其中,在2019中國國際智慧農業綠色技術高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富碳等離子體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袁東來作了《富碳農業與國家健康》專題報告。袁東來表示,碳作為地球生命的基礎元素,對人類發展意義重大。當前人類面臨的氣候變化問題很大程度上源于碳循環的失調。為解決碳循環失調問題,富碳農業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
圖為2019中國國際智慧農業綠色技術高峰論壇現場
據介紹,“富碳農業”,包括富碳林業,是一種全新理念,既可利用碳資源節能減排,消納碳資源,解決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又可以促進相關工農業生產。“富碳農業就是把黑色的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還原成綠色資源,把高碳的資源轉變成綠色的財富”。袁東來說。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富碳農業等離子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高萬林在論壇上也表示,智慧農業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農業數據進行采集識別處理,持續作用于農業智慧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資源消耗、提升農產品品質、抵御農業風險、保障農業安全,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念和目標。“通過富碳農業的理論和方法論將全國各地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后運用到青山綠水,有效推進當地的綠色發展。”
11月15日,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展區,觀眾參觀農產品。新華社記者周密攝
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本屆農交會還特設了農業農村綜合成就展區,通過圖片、視頻、實物展品等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農業農村發展的改革實踐和輝煌成就。在同期舉辦的2019 中國國際智慧農業綠色技術成果展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肯定了近年來智慧農業綠色技術取得的成就,對從事農業等離子技術與裝備研發的科研人員予以鼓勵。在場的專家和研究生表示,要努力推進智慧農業綠色技術在現代農業、鄉村振興中的全面應用,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據初步統計,本屆農交會已達成交易總額3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