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 實習生 陶思閱)8月15日,在重慶舉行的2024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數字發展主題論壇上,中外嘉賓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能與產業”展開研討。作為主旨發言專家,西南政法大學校長、重慶數字法學研究會會長林維以《人工智能產業立法的中國經驗》為題,為國內外與會者梳理和介紹了中國以法治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探索。
林維發表主旨演講。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世界多國都催生了法治供給的新需求。林維認為,中國通過“以人為本、場景為王、重在促進、協同治理”,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人工智能產業立法已初具體系,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中國方案”。
“在中國人工智能產8月15日,重慶2024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數字發展主題論壇上,西南政法大學校長林維分享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立法的“中國方案”,強調以人為本、場景規制、促進發展與協同治理,形成成熟體系,為全球AI法治提供借鑒。業立法過程中,始終強調‘以人為本’,致力于引導科技向善,將人類福祉作為技術發展的首要目標。”林維介紹,如中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等文件,都將“以人為本”作為基礎理念,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
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通用賦能型技術,其產業發展離不開具體應用場景的支撐。林維表示,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立法過程中,特別強調對具體應用場景的法律規制,以便立法更具針對性、準確性與有效性。
比如針對深度合成,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明確了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的義務與職責。此外,中國還出臺了全球首部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專門立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引導生成式人工智能向善發展。
林維認為,人工智能產業立法的目標涵蓋“安全”與“發展”兩個維度,必須平衡推進。為此,中國在人工智能產業立法中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努力為技術創新和產業進步創造有利條件。
促進人工智能產業良性發展離不開多方協同,中國始終強調協同治理的重要性。林維介紹說,中國首先強調監管機構、行業、企業、社會公眾多方共治,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其次,注重中央與地方協同治理;最后,重視國際與國內協同治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推動國際合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