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對第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開展評價。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了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評價結果,上海徐匯區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獲評“優秀”等級。
今天,讓我們走近徐匯人工智能產業集群,解析獲評“優秀”的奧秘。
從“企業集聚”看實力
徐匯作為上海市首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創新要素活躍、產業基礎扎實、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徐匯區集聚了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期智研究院、三大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等頂尖科研機構和企業創新平臺,創新高地初步成型。此外,還匯聚了包括安謀、騰訊、商湯等領軍企業在內的近800家企業和機構,2022年總產近千億、近五年年均增長34.2%,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在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徐匯區已匯聚了相關企業和機構近200家,包括互聯網大廠、AI企業、生態鏈場景公司等多元參與者。近期,全國首批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的8家大模型機構企業中,徐匯區占3家;兩批次《境內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清單》中,上海共21個,其中徐匯區占16個,產業集聚度、顯示度、影響力走在全國前列,為打造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態集聚區打下基礎。
在數字文娛、生命健康、金融科技等領域,徐匯擁有大量數據鏈主和技術服務企業,目前已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產品40余個,并且區內企業之間已初步形成生態合作。
從“政策引領”看生態
今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徐匯發布全市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專項政策《徐匯區關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重點圍繞創新體系構建、產業集聚發展、產業生態營造三個層面,提出15條具體政策,系統強化算法、算力、數據、應用、治理等要素支撐,加快形成底層技術突破發展、行業應用多點開花發展局面。
特別是針對大模型訓練、優化可能面臨的算力瓶頸,《若干意見》每年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不超過算力成本的30%、最高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同時,還首創性地提出算法備案等獎勵條款,鼓勵企業履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要求。
《若干意見》已完成公開意見征詢,預計于今年底正式施行。徐匯區還將結合全區政策體系,重點面向全球招攬人才、打造投促合作伙伴矩陣,加速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態集聚,進一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模型創新策源地,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賦能和產業健康發展。
從“創新社區”看發展
今年9月,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暨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生態集聚區落戶徐匯濱江。這里將爭取成為各類通用大模型、垂類大模型、大模型應用創新初創項目落地徐匯乃至上海的第一站,以最高優先級政策支持,打造“全國領先、配套最好、最具競爭力的大模型創新社區”。
在這里,“模速空間”正圍繞“1+1+5+N”功能體系加快布局,聯合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國家高端專業智庫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機構,打造開放數據平臺、測試服務平臺、算力調度平臺、融資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平臺等五大公共服務平臺,其包括基座模型、開放數據、算力調度、能力評測、備案輔導、融資服務、綜合服務等公共服務,為入駐企業夯實要素保障。同時,還打造了若干行業級生態社區,推動各類垂直場景小模型“首發首秀”。
當前,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一期近萬方載體投入使用,19家大模型企業率先入駐。未來二、三期將在數字谷、傳媒港、漕開發等地區持續推出大模型生態空間,總規模預計將達10萬方,在空間載體、支持政策、產業發展方面形成接力,從孵化培育,到成長扶持、發展壯大,構建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體系。
下一步,徐匯區將持續發揮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更好發展。同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培育創新沃土、匯聚創新資源,持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力量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