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新基建”成為疫情之外的一大“熱詞”。3月以來,在國內疫情趨勢向好,經濟結構丞需優化的節點上,政府將“新基建”部署提上日程,成為安防產業關注的焦點。
眾所周知,“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疫情防治的大環境下,消費及出口驅動能力緩慢,投資計劃下的“新基建”兼顧穩增長和促創新的雙重任務,扛起經濟增長大旗。
聚焦3大硬核領域:信息、融合、創新
在以往的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鐵公基”建設項目無法滿足社會全面發展的情況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稱“新基建”)概念應運而生。
此前,對于”新基建”的定義,政府層面并未給出具體范圍,由央視報道中解讀為七大方面: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第一次明確了“新基建”的概念: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①信息基礎設施、②融合基礎設施、③創新基礎設施。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當然,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基建”的內涵、外延并非一成不變,會相對發生改變。
“新基建”浪潮下安防行業的機遇
從”新基建”覆蓋的范圍可以看出,其中的5G、人工智能、云計算、智能交通等領域與智能安防行業關系密切,”新基建”拉動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安防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迭代。
如何看待”新基建”給安防行業帶來的機會?我們從”新基建”覆蓋的幾個相關范圍來探討。
5G拓展產業廣度與深度
由于應用產業廣泛,包括上游基礎層,中游傳輸層和下游應用層的各大行業都需要5G作為支撐,5G被認為是”新基建”的領銜項目,各運營商也紛紛表態將全力加快5G建設,預計2020年全國將建設完成55萬個5G基站。
一直以來,由于傳輸系統受限,移動視頻監控領域的市場規模增長有限。憑借高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的特性,5G為智能安防產業提供更多高清視頻體驗,并不斷拓展行業邊界,催生更多智能化應用場景。
此外,5G技術還能獲取全面實時海量的節點數據,與AI相融合,完成“實時”數據的全局分析,為主動安全防范提供更多支持。據《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2020》預測,截止2020年,中國5G用戶滲透率將增至近50%。無疑,5G將成為安防企業的角逐主賽場。
人工智能催生新模式
近幾年,人工智能市場熱度不斷,進入該領域的企業數量呈爆發式增長。據預測,全球人工智能規模將從2016年的6.4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68億美元,增長近57倍。
當下,人工智能常用的技術主要是深度學習在圖像及語音方面的識別分析,對人、車、物進行快速識別比對,在智能安防領域得到大范圍應用。
此外,傳統安防產業借助AI賦能,完成智能化升級,實現安防應用場景的不斷落地。在”新基建”背景下,人工智能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持續撬動整個行業。由于人工智能的融合特性,不斷催生新的產業形態,AI+產業的模式愈加普及。
在下一步發展過程中,依托超級計算,安防結合人工智能將更好地駕馭數據洪流,高速、高效、精準地對龐大的信息資源進行處理、分析,實現真正的智能化。
智慧城市構建新圖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速度加快,大量人口聚集為安全防控帶來巨大挑戰,對城市治理的各方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毙禄ā睂橹腔鄢鞘袠嫿ㄐ碌纳顖D景。
智慧城市中的智能交通建設,集中體現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的綜合應用。早在新型智慧城市提出后,交通領域的智能升級便成為重點開展項目,新能源、無人駕駛等一度風靡。
在”新基建“鋪設下,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將提高交通系統的感知能力,實現車車、車路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有效避免或減少交通事故,迎來車、路、網協同的快速發展期。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城市創新生態的雙向驅動下,智慧城市中的各大板塊將提速發展,塑造全新都市生活圈。
大數據中心打造“智能糧倉”
所謂數據中心,是指集中存放大量具備計算、儲存、交互信息能力的設備,海量大數據在此進行儲存、運算、傳輸,實現從數據到智能的飛躍。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尤其是在大集成、大聯網的環境下,安防行業產生了海量的數據和信息。大數據是視頻智能分析的基礎,視頻信息含量高、數據量大,分析運算復雜,是目前大數據采集分析傳輸存儲應用較具挑戰的技術難題,如果沒有健全的數據維護中心,一旦管理出現漏洞,將造成嚴重的數據丟失,進而影響用戶體驗。
”新基建”的推出給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IDC機架數量有望增長到326萬臺。這對以視頻數據為基礎的安防企業來說,海量視頻數據容納空間邊界得到擴充,數據處理效率也將倍速提高。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發展,大數據的挖掘應用必將進行得更為徹底。在此過程中,擁有海量視頻大數據的安防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