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人工智能的關鍵窗口期。”10月25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合肥舉行的2021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表示,人工智能應用不能再只解決單一問題,而是要解決系統性問題,這就要求龍頭企業牽頭進行系統性創新,讓更多開發者在解決社會重大命題上有用武之地。
當前,人工智能正從源頭創新、產業鏈安全等賽道推動各領域發展。“人工智能已從看不見摸不著,到如今的觸手可及。”在劉慶峰看來,人工智能紅利期的到來有三個標志,一是有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場景;二是應用場景可以規模化推廣;三是能用統計數據證明應用成效。
如今,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服務保障需求持續增加。同時,越來越多的生產崗位也開始出現用工荒。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將從人口紅利走向人才紅利。“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此背景下,推動GDP持續增長,就需要人工智能應用不斷落地。
劉慶峰認為,“十四五”期間是人工智能解決各種社會重大命題的最關鍵窗口期。“抓住‘十四五’,我們就率先在人類解決所面臨的重大歷史問題時,在全球有了話語權;如果錯失這五年,未來可能在很多領域還要再追趕,但最好的窗口已經過去了。”
“人工智能解決的重大歷史命題已不再簡單靠單一技術,而必須是一個復雜系統,要靠系統性創新。”劉慶峰以用人工智能助力“雙減”為例談到,讓80分成績的孩子,做提分到85分的題進步才最快,用技術精準賦能每個孩子跳一跳就能摸到的水平,就是把低效訓練去掉,給每一個學生合理的‘最近發展區’。“人工智能精準減負,已經使得無效作業時間降低了50%,解決了教育既要減負,成績還要提高的問題。”
談及人工智能行業應如何進一步發展,解決社會重大命題,劉慶峰建議,技術要需要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性創新,這也就意味著需要龍頭企業牽頭搭建開放平臺,讓更多開發者的參與,讓他們在重大社會命題上有用武之地,切實解決人類社會當前面對的重大問題。“只有生態的繁榮,才能決定人工智能未來全球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