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啟動蝦塘凈化系統、田間無人化消毒噴霧、無人駕駛拖拉機牽引著播種機、一“屏”即可觀全域……江蘇省南京市以數字化作為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這些“黑科技”正改變著農民的思想,也走進、豐富了人民的生活。
智慧農業“聯”起千萬家
在南京市浦口區國家農創園內,通過電腦和手機終端遠程監控的畜禽舍自動防疫消毒機器人、手持式多參數水質分析儀、集成土壤水分分析和影像監測的遠程墑情監測站、害蟲測報系統……各類農業智能設備讓人耳目一新,也讓農業變得科技感十足。
不用再通過人工體感、觀測等方式,精準農業技術即可根據農田土壤、作物時空變異,對耕、種、管、收等農機作業實施精確定時、定位、定量的控制,幫助人們適時、適地、適量地進行作業,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節本增效。此外,智慧設施園藝的信息傳感設備、傳感網、互聯網、智能信息處理與控制等技術的出現,實現了設施園藝環境監測調節控制、水肥精準投入、病蟲害監測預警、投入品及生產智能化……
目前,這些農業技術已在江蘇省13個地級市80個涉農區縣開展農業物聯網平臺建設,對接了新型生產經營主體500余家,物聯網連接基地達到1500余個。
“技術+”賦能新農人
“手機上就能查看、開關設備,只要有物聯網,出差到哪里都可以實時監測,我們養蝦更省心省力了,今年這些塘口產量至少增加40%!”在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聯合村,青蝦養殖大戶康光輝在手機上熟練地操作著“漁業云”APP說道,他是村里第一批嘗試用數字傳感技術養殖的試點戶。
青蝦養殖是南京市浦口區永寧街道的特色產業,為推進“永寧青蝦”產業的快速發展,永寧街道對200畝青蝦苗種集體土地進行改造,建成標準化青蝦種苗繁育池144.41畝;對青蝦種苗繁育池配套微孔增氧設施,提高養殖效益。永寧街道還組織農民建成聯合共興青蝦產業園,從種苗培育、養殖和銷售等環節,推行青蝦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建立健全品牌宣傳機制,推動青蝦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青蝦養殖實現了產業革新,而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塑造,讓“永寧青蝦”真正闖出了市場。2021年年初,永寧青蝦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溧”繪“數字鄉村”新畫卷
走進溧水區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60多平方米的顯示屏上,水務基礎地理信息、水管網數據、環衛灑水車位置、垃圾車狀態等一覽無余。為推進數字鄉村發展,南京市溧水區便超前布局,早在2019年便成立溧水區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社會治理大聯動中心),率先在南京市建成“智慧城市大腦”和實體化運營平臺。從社會治理到城市平安,從市民生活到營商環境,溧水1067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都充滿了智慧元素。
目前,溧水智慧城市建成了以“一網兩中心”為要件的智慧城市大腦,構建了1+2+6+N的基礎架構。溧水政務大數據云中心已匯聚48個部門、11億條數據、335個電子圖層、11000多路“雪亮工程”視頻;智能交通、數字城管、社會治理大聯動等40多個智慧應用系統上線運行。
同時,溧水還主動探索科技成果賦能鄉村治理,打造了江蘇省首個、全國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平臺,并在江蘇省率先建設了“適度超前、實戰管用”的數字鄉村功能平臺。該平臺可線上受理溧水區113個村(社)群眾訴求,有效改善了村民“跑空趟”“沒人管”“不知情”等傳統鄉村治理弊端。在溧水區重點工業園區、人流密集的公園景區、城區公共區域、服務窗口、重點打造的美麗鄉村投入建設無線WIFI全覆蓋……溧水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將AI技術充分應用到居民出行、醫療、停車等在內的各個場景,以信息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