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部手機就能完成復診配藥和支付的互聯網醫院、AI技術和家庭醫生工作室聯動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實時監控患者健康數據的智慧病床……
2021年年初,上海市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吹響號角。時過半年有余,如今這些便民、智慧的醫療場景正漸次落地,成為廣大患者便捷就醫的新選擇。
記者從21日舉行的上海市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暨數字健康城區現場會獲悉,上海目前已在11家市級醫院和4個區的區屬公立醫療機構開展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試點。
聚焦痛點、流程再造,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是生活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環節。上海聚焦“就醫難、排隊時間長、缺少人性化”等痛點,制定實施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
據悉,9月底前上海將實現全市60%的公立醫療機構單位完成7大應用場景建設,即精準預約、智能預問診、互聯互通互認、醫療付費“一件事”、電子病歷卡與電子出院小結、線上申請核酸檢測及疫苗接種、智慧急救,并在年內實現全市全覆蓋;爭取在2年內打造1-2個數字健康城區、1家未來醫院。
如何檢驗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成果?上海市副市長宗明表示,群眾的滿意度是衡量的標尺,要把場景應用的有效性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皵底只D型必然意味著進行流程再造,流程再造的核心就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
通過精準預約,“掛號難”得到有效緩解,試點單位平均候診等待在30分鐘以內。通過智能預問診,候診時長得到有效縮短,試點市級醫院上線試運行醫聯預問診服務平臺,方便醫生第一時間掌握病情。互聯互通互認方面,上海市、區、社區醫院接入率達100%,市級醫院互認率達94.2%、區級92%,讓患者體驗到“檢查不重復、省錢又省心”。
同時,圍繞“一部手機走醫院”,醫療付費一件事正在持續深化中。通過“脫卡掃碼”的支付體驗,真正做到“支付零排隊”。電子病例卡和電子出院小結方案已實施,6月底在試點單位已實現“隨身帶、隨時查”,實現“脫冊就醫”。
此外,今年4月起上海規劃建設數字健康城區,依托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協同,在醫院與城區之間建立緊密協作關系,圍繞“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推動智慧城區醫療一體化發展制度創新,打造智能、高效、一體化、可復制的遠程醫療健康協同服務新模式。目前,中山醫院——青浦區、瑞金醫院——嘉定區、徐匯中心醫院——徐匯區數字健康城區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鏈接市中心、輻射長三角,打造便捷就醫“樣板間”
遠程即可完成操控的B超機、機器人護士穿梭的病房、可與三甲醫院遠程會診的多屏診室……在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的場景還不止這些。
記者走訪發現,從社區健康網底到智慧互聯網醫院平臺,青浦區突破單點醫院的局限,打造諸多數字健康城區便捷就醫新場景:例如,讓居民實現“到站即到院”,可以自主檢測和評估的“智慧健康驛站”;利用家庭病床醫療管理系統,輔以智慧物聯設備遠程智能監測,助力重點人群居家“數字”照護的“無墻醫院”等。
在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醫生借助數字技術,遠程實時“指揮”患者身邊的B超機械臂完成探查與圖像采集工作(新華社記者袁全攝)
同時,借助長三角核心示范區區位優勢,智慧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運營也初見成效,為更多長三角地區的患者打通優質醫療資源服務“最后一公里”
近日,家住蘇州吳江的王阿姨在發現視力模糊后,選擇在吳江五院就診,由于病情復雜,吳江五院的醫生通過長三角智慧互聯網醫院預約了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院眼科專家進行會診,會診時五官科專家調閱了患者在吳江的檢查報告及影像,患者不用來上海就完成了就診。
青浦區衛生健康委主任饒斐文告訴記者,智慧互聯網醫院自去年10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借助長三角醫療健康數字共享與交換平臺,聯合市級優質醫療資源,醫院已逐漸實現與6家三甲醫院的“對接”,并向下輻射到青浦區內3家醫療機構、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12個村衛生室(站),向長三角區域輻射到浙江嘉善二院、江蘇吳江五院、安徽霍邱一院。
填補“數字鴻溝”、方便老年人就醫,要數字化更要人性化
老人可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快速認證登錄、無手機的老年人可快速實現疫苗接種登記、兒童健康管理通過親情賬戶綁定可直接進行健康檔案查詢……在青浦區數字健康城區智慧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體驗中心,一臺智能豎屏終端機就快速解決了一老一小兩類人群健康管理服務的問題。
專家表示,堅持數字賦能的過程中也要解決好“數字鴻溝”的問題。在人口老齡化程度較深的上海,為了讓老年群體和特殊群體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不掉隊,各區及各醫療機構也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6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西院區的門口樹起了一塊“一鍵叫車智慧屏”,只要刷一刷臉,就能在醫院門口順利叫到出租車,在緩解醫院門口打車難這一痛點的同時,也讓老年人跨感受到城市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便捷。
“我是仁濟醫院的老病人了,每個月都要來復診,原來看完病回家,我都要讓女兒幫我叫車,她工作忙,有時候沒看到消息就耽誤了,現在有了這個,不要太方便!”來就診的林奶奶在體驗了整個叫車流程后直呼方便。
在上海市同仁醫院記者也看到,門診大廳隨處可見的為老服務志愿者、一鍵叫車終端機、加大號文字的支付終端……諸多方便老年人就醫的舉措既便捷又暖心。
在長寧區新涇六村衛生服務站,傳統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引入人工智能,讓老小區的居民提前進入到“未來健康”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社區的老年人通過刷臉、刷指紋等,即可實現家庭醫生門診預約、健康自測、體質監測、健康篩查等一系列智慧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