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頻發,有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識別并及時阻攔?這個反欺詐案件中遇到的難題,正在被破解。數據顯示,經過技術干預,欺詐案件的識別準確率比以往提升了20多倍,每個月有效阻止100多件電信詐騙案,有的案件甚至在打款前一分鐘被成功攔截。
4月24日上午,浙江大學披露了這項技術——OpenKS(知目)知識計算引擎開源項目,目前項目已被廣泛應用到安防、金融風控、智慧城市、工程教育等領域。例如,引入OpenKS后,相關企業將100多種反欺詐的專家規則、600多個欺詐案例、20多類欺詐行為,與行業數據結合進行建模應用,使反欺詐案件被實時識別得以偵破。
將大數據轉化成結構化信息
在錄入一些個人信息的時候,可以在表格中設計好表頭,按條目分別輸入姓名、年齡、出生地等信息,計算機能夠很容易地讀取這些信息并加以整合、應用。而如果用一段文字“小A于1982年出生在杭州”來描述的話,計算機讀取信息的時候可能就會“懵圈”。
為什么?因為表格是有結構的,而文字是非結構性的。對于目前的人工智能來說,非結構性數據只是數據,還不是知識,更不能被用于決策了。
其中關鍵的原因就是數據與知識之間的轉化還不是很順暢。在沒有“學習”之前,計算機不知道西湖區是杭州的一個城區,無法判斷一個名詞是人名、產品名抑或是公司名,而視頻也只是一段數據流。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2019年12月,以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莊越挺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的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首批重大項目——“可泛化的領域知識學習與計算引擎”正式啟動。
其中,知識圖譜作為最重要的知識表示方式,成為研究熱點。“簡單地說,知識圖譜就是對信息的結構化表達,比如把一篇文章‘改成’一個表格。”莊越挺說,“目前OpenKS已基本支持知識學習與計算全流程主要任務,涉及多模態數據知識抽取、知識表征、分布式知識學習與計算、知識服務與智能應用等環節。”
為多個行業構建知識圖譜
如果你輸入一段文字“我喜歡小米”,計算機能分析出“小米”指的是手機還是一個人嗎?
計算機能根據高中生歷年成績與特點,提供填報高考志愿的建議嗎?
計算機能提供購房、買車的建議嗎?能幫人打官司嗎?
……
這些年來,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改變著人類的社會生活,但是當下的人工智能還有很多不夠“聰明”的地方,在應用中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此次,浙大與合作單位研發的OpenKS知識計算引擎,正是指向解決“人工智能不夠智能”的這個問題。
目前,項目由浙江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之江實驗室等頂尖學術機構,以及百度、海康威視、同盾科技、科大訊飛等行業領軍企業,幫助知識密集型行業快速地構建行業知識圖譜,提供行業相關的智能規劃與決策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組長、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潘云鶴說,OpenKS作為知識計算引擎項目中的基礎軟件架構,定義并豐富了知識計算的內涵,這種從跨領域知識自動歸納與遷移,到可泛化的知識演化與協同推理,再到永不停息的自主知識學習與計算服務的思路,將會加速眾多知識密集型行業向智能化過度的過程,是我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方向的又一次有益嘗試。
如何運用大數據智能手段助力區域產業發展升級及科技創新決策? OpenKS給出了新路徑新方法。杭州量知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OpenKS知識計算引擎為內核,研制了SuperMind智能計算平臺。相較于傳統人工方式,通過這個平臺,最快只需一周即可構建完成高質量的產業鏈及創新鏈知識圖譜。目前已服務于浙江省全球產業鏈精準合作招商平臺、浙江省產業鏈數據中心和浙江省三大科創高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數字化平臺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