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2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舉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十周年頒獎盛典暨202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在上海特設的“可信AI專題論壇”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企業以及廣大開發者參與,希望以此為契機,共推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共創可信的人工智能。
上海市科協副主席、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監事長蔣昌俊說,隨著人工智能作為社會與經濟轉型變革的核心驅動力被廣泛運用于不同行業領域,其日新月異的發展正帶來人機關系的變化,對法律、倫理、社會等不斷提出新的挑戰,不可解釋、偏見歧視等倫理和安全問題日益引發全社會關注。在此背景下,“可信AI”的理念逐漸成為全球共識,是未來人工智能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可信”是人工智能發展核心,未來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將成為焦點。人工智能的“可信”,也需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標準和社會倫理準則,如何構建一個可信賴的人工智能環境、保證數據安全和隱私,可信人工智能如何落地實踐是人工智能浪潮中亟待解答的問題。
京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周伯文做了題為“可信賴AI開創數智化新紀元”的報告。他說,過去幾年京東一直在推動“可信賴AI”的系統性建設。什么是“可信賴AI”?定義有很多種,我們認為可信AI起碼在六個維度上具有可量化進展:魯棒性、可解釋性、可復制性、公平性、隱私保護、負責任和價值對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信息學部常委會副主任何積豐院士指出,智能經濟就是將人類智慧和知識轉化為人工智能的過程,要實現這樣的轉化,需要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以人工智能為內核的軟件和智能制造的協同發展。“從本質上說,人工智能產品最后都是軟件,我們國家軟件產業的發展是遠遠跟不上的,我相信人工智能學會的專家們都發現了這個問題,像我們培養人的數量和質量,與需要的一比,差距還很遠。因此人才培養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何積豐院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