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舉行專題座談會,圍繞“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專題,市政府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與政協委員們現場座談,聽取政協委員建議。孫子強委員建議設立相應獎項和基金,提供金融支撐環境形成國際科研磁石效應,助推北京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科研創新面向全球積聚能量
“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建議科研創新也應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思考。”來自科技界別的北京市外企新聯會會長孫子強說,建議梳理技術優勢互補清單,積極團結各國,發揮各自優勢聯合攻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及早在細分領域向全球輸出標準擴大影響力。
同時他建議建立起“聯合研發+全球制造”模式,讓科研項目從研發到落地實現全球廣泛參與,從促進就業、拉動消費、改善民生等各方面讓參與方廣泛獲益,以實實在在的好處讓國際社會更廣泛理解和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他還提出,北京應多承辦、舉辦國際性科技博覽會、發布會及科技競賽,著力增強北京在國際科技圈的話語權,多舉辦國際性科技創新評選、頒獎活動,設立北京科技創新獎、北京科技創新扶持基金,為全球科技創客提供帶著項目來華、來京創業的金融支撐環境,讓北京早日形成國際科研磁石效應。
此外他表示,希望北京能夠面向全球積聚能量,借助國際交往合作,助推北京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建立充滿活力創新生態系統
來自特邀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中國山東高速金融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程雁認為,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需提供更充裕的風險投資,吸引更多的國際風險投資機構來京落戶,可以對風險投資進行特別保護與支持。例如特拉維夫是世界上風險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大多數進入以色列的國際銀行和風險投資公司都將總部設在特拉維夫。
程雁表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普遍都有完善的創新中介服務網絡,其中最突出的領域包括律師事務和技術與專利轉移等。
北京應加大力度推進創新中介群體發展,在知識產權、專利保護方面建立更嚴格的法律制度,在技術轉化能力方面給予充分支持與幫助。讓北京在一個充滿活力、可持續的創新生態系統中,形成世界級創新企業集群。
科創企業胸懷天下全球引智
來自科技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表示,北京市要構建國際領先的科創中心,首先要打造多元文化下的人才機制,并進一步采取有力舉措招才引智,如通過稅收、保障房等方面的舉措,進一步鼓勵科創企業等引進國際頂尖級人才。
在賀志強看來,本市還應引導科技創新企業從創立伊始就胸懷天下,培育其具有國際視野,而并非局限于國內市場。
為了更好的助力北京建設國際科創中心,賀志強還提出,政府部門也應加大相應引導和推動的力度,例如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超級算力、隱私計算等領域,有關方面可推動在北京建立起國際領先的相應平臺。
北京創建人工智能應用高地
來自經濟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美臣保理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黃軼建議,本市應加快創建北京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黃軼認為,北京市在人工智能創新能力、生態系統、人才基礎、發展環境等方面已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加快創建北京市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將推動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的基本完善,可將北京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超大型城市智能治理示范區、人工智能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
圍繞超大型城市治理、數字經濟、科技冬奧等重點,他認為本市可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布局,進而將北京構筑為智能人才聚集的高地。
黃軼提出,本市可同時建設人工智能原始創新聚集區,并建設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先行區。與此同時,本市還應鼓勵圍繞產業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進一步建設人工智能產業轉型的升級拓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