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名單,長沙市芙蓉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去年6月以來,隆平高科技園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戰斗姿態,全面啟動芙蓉區現代農業產業園22個建設項目,激發產品創新,打造公共平臺,加速智造生產,推動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種業總部向園區集聚,成功晉級“國”字號,向國際一流的水稻種業科技創新示范區鏗鏘邁進。
新品創制:全國三者有其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沒有捷徑、沒有訣竅,唯有將種業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產業園遵令而行,謀而后動,行且意堅,啟動22個項目,其中,重大新品種創新、種業創新關鍵技術研究等科技創新項目占據著大多數,這是“國字號”產業園創建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種業擺脫“卡脖子”問題的關鍵一環。
袁隆平院士聽聞很是欣慰,他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芙蓉區建設種業產業園,抓住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創新效果很好。
隆平高科、華智生物、金色農華、金健種業、省水稻研究所、省農業大學等種企和高校院所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紛紛加大科研投入,加速綠色安全、優質高產雜交水稻重大新品種的創制。
獲批創建以來,產業園科研經費投入不斷加大,2019年水稻產業研發投入達5.25億元,占中國種企前10強年研發投入總和的74.8%。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份付出,一份回報。
2019年,產業園通過國審水稻品種達137個,占全國的36.8%,其中二等以上品種54個,5個品種獲“第二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秈稻)金獎”,占全國的1/3;2020年產業園初審通過178個水稻品種,占全國的31%;湖南水稻推廣面積前50名的品種,產業園占34個。
袁隆平領銜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超3000斤測產現場。
創新關鍵技術也頻頻取得新成果,凸顯產業園種業創新實力。第三代雜交水稻選育實現新突破,選育出不同熟期、矮稈、多抗、長粒的香型優質新組合,分子育種技術探索出科兩優407、科兩優1168等系列優質、抗倒、抗病與高產集一體的優良成果。
短短一年多,產業園在種業技術領域的突破,讓中國在全球種業市場上又多了一分自信和底氣。
公共平臺:種業企業孵化器
當前,全球種業正從“小而散”的局面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建設中國領先、國際一流的種業科技研發服務平臺和創新平臺,可以促進傳統育種向精準育種升級,幫助園區眾多種企提高育種效率和研發競爭力。
湖南省政府聯合中信集團共建的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落戶隆平高科技園。
此前,產業園擁有國家、省級技術平臺48家,建立了全國首個“中國種業技術交易平臺”。繼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之后,湖南省作物種質創新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沙)、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也相繼落戶。
產業園自創建以來,一個個關鍵公共性技術和服務平臺在園區拔地而起,成為企業孵化器、技術轉化池、創新策源地、人才吸鐵石和產業新引擎。
隆平創投投資1.3億元建設種業總部孵化中心,目前已建成2.6萬㎡的種業總部企業基地,引進種企21家,打造集政務服務區、商務服務區、公共服務區、展示區為一體的總部中心,可為種業龍頭企業、總部企業、種業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提供優質的平臺與服務,2022年全面投入運營后,可實現產值達10億元。
華智生物建立了國家水稻分子育種研發基地。
華智生物打造的國家水稻分子研發服務平臺研發能力提升項目,目前已完成約1.7萬㎡科研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可提供種業品種鑒定、基因分型、分子育種設計等科研綜合服務。
湘種檢驗投入800萬元,打造全新的水稻種子質量檢測管控平臺,購置數十臺先進儀器設備,種業檢測能力穩步提升。
公共平臺的接連搭建,不僅讓產業園種業技術創新抱團取暖,更為“種業硅谷”的建設撐高“天花板”。
智造生產:描繪種業新未來
如今,智能制造大潮席卷三大產業,智能化、數字化正從工業領域滲透到農業領域,種子上云,設備聯網、農民上網正成為產業園現代農業的新特點、新趨勢。
今年以來,產業園以“互聯網+”為方向,建設“智慧園區”“智慧種業”,支持隆平高科、中農信達等企業,圍繞良種繁育、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儲等環節,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提高生產管理效能,推進種業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
隆平高科和中農信達瞄準了種業數字云平臺,致力于建設完成一個種業推廣信息化服務公共平臺和大數據中心,實現種業新技術、新產品與農業經營主體的扁平化對接,提供種業全產業鏈大數據服務。
目前,種業(水稻)公司的生產加工方式普遍比較粗放,缺乏生產加工過程管理,利誠種業希望借助更高效、更科學的生產管理方式助推公司快速發展。
據了解,利誠種業投入200余萬元,完成智能化改造10噸/小時、5噸/小時成套精選加工線各1條和9000m低溫低濕庫主機,改造安全生產監控及視頻遠程調度系統1套。
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生產過程也更加綠色。利誠種業生產車間的灰塵減少90%,直接向大氣排放灰塵下降100%,大大優化工人操作環境,減少了空氣污染。
隆平高科牽頭的種子生產加工自動化水平提升項目完成后,實現種子加工全過程,即原料-拆包-加工-包裝-出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達到少(無)人工廠水平。
隨著種業企業智能化、數字化的深入推進,產業園在研發、生產、經營、服務等環節更加精準,一二三產加速融合,朝著農業生態化的方向奮力奔跑。
聯農利農:種業拓寬富民路
端穩中國碗,裝滿中國糧,核心是要解決好人的問題,關鍵在扶持農民、富裕農民。
產業園自創建以來,秉持初心,胸懷農民。積極推行“六統一”全程社會化服務,構建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紅”、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等利益聯結機制。
新的機制帶來新的活力,農民積極性提高了,稻種產量上來了,腰包也更鼓了。
僅制種基地帶動水稻專業合作社56個、種植戶7841戶,農民人均增收929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萬元,高于所在區域平均水平34.67%,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16.28%。
稻種種植田喜獲豐收,當地農民喜不自禁。
創新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365益農服務平臺為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農業科教云平臺注冊用戶達310萬,37萬名專家在線服務......
創制、突破、共享、專業......芙蓉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摘得“國”字招牌并非偶然,而是搶抓機遇、厚積薄發。芙蓉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是中國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縮影,也是中國種業的先行者。發展的步伐從來不會停止,伴隨著園區種業新品種的持續創制、公共平臺的陸續搭建、種業加工的日益智能,種業將香飄全國,“種業硅谷”的夢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