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國科幻圈年度盛事——2020年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首鋼園盛大開幕。作為大會7項專題論壇之一,科幻+科技創新主題論壇以“幻無界,智有聲”為主題,邀請了國內眾多行業大咖就“AI浪潮如何助推科幻產業蓬勃發展”等內容展開交流探討。
據本次大會發布的《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相較2018年的456.35億元增長44.3%。2020年上半年科幻閱讀市場總規模約12.5億元,同比下降9.40%,但下半年將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北京市石景山區也把創意類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該區區長李新表示,石景山區圍繞“1+3+1”高精尖產業體系,持續打造高精尖產業業態,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全區目前數字創意為主的文化企業集聚5千多家,相關產業年收入也超過了4500億元,為科幻+科技提供諸多連接點。
大會期間,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科協簽訂了加快科幻產業的發展協議。北京市科委二級巡視員王建新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北京市積極對接中國科協組建工作組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科幻產業發展路徑。并且,北京將培養和激勵一批高水平的科幻創作者、從業者,支持創作一批有影響力的科幻原創作品,打造經典科幻場景,培育科幻產業集聚區,推動科幻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將積極支持石景山區首鋼園作為科幻產業的集聚區,推動集聚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推動產業發展。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孫茂松用科幻小說中的人工智能和人類的“生死對決”引入自己對人工智能方面的分享。指出現在新一代前沿人工智能仍面臨包括需要通過引入知識驅動謀求某種突破和從相關關系到因果關系等諸多深刻問題。人工智能雖然在諸多行業展示出巨大的威力,但是真是要創作一部小說,完成像江波先生那樣寫的科幻小說還差了很遠。當然,不排除人工智能在不太長的小說方面可能寫得還不錯。
著名科幻作家、銀河獎和華語科幻星云獎獲得者江波從自己的角度分享了“科幻熱”與中國科技發展。中國科幻熱潮主要表現四個方面:在發表渠道上受到了主流文學雜志的重視;在科幻文旅上落地多項科幻題材的文旅項目;在科幻電影上包括流浪地球及其他重工業電影的起步;在科幻征文上征文數量和質量大幅度提高。其中背后驅動中國科幻熱潮的原因包括科教興國、工業化以及《三體》和《流浪星球》的引爆。
在高端對話對話中,阿里云資深技術專家何萬青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會提高科幻作品的門檻,但科幻作品本身創作的發展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優必選科技CBO譚旻認為整個人工智能行業還是算剛剛起步,其中成本過高、人機交互自然度不足、人工智能感知不足、人工智能自主決策弱都是其中重要影響因素。但是,在創作和游戲方面,目前人工智能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
2020年11月1日,中國科幻大會科幻藝術展,孩子在拍攝自己喜歡的漫畫。胡路鑫/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