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目前擁有600多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今年前三季度人工智能的核心企業產業規模已達300億元。”這是10月27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皮亦鳴在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活動成都站啟動會暨中國(成都)人工智能產業CEO大會上給出的數據。
數據彰顯了四川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活力與實力。大會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供需對接為重點,旨在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推動釋放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會,吸引了全國16家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參加。
會上發布了《成都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成都已基本完成市場教育與意識喚醒階段,即將進入規模應用周期。
到2022年 成都核心產業規模將破500億
“我們調研了580家成都人工智能企業,并針對1000余家成都市用戶企業進行了人工智能應用需求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企業分布在制造業、醫療、零售、物流、金融等多個行業領域。”會上,雨前顧問發布了《成都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報告2020》。
報告顯示,成都人工智能應用層企業325家、占比56%,基礎層企業174家、占比30%,技術層企業78家、占比14%。成都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200億元。預計到2022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突破500億元,關聯產業規模5000元,產業生態加速從形成。
雨前顧問副總裁張耀文介紹,報告歷時半年完成,通過5個維度和15個二級指標的評估模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產業評估體系,能勾畫產業全景,可為政府精準施策和企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我們研究團隊發現,成都已基本完成市場教育與意識喚醒階段,即將進入規模應用周期。”張耀文說,被調研的883家企業中,51.5%的企業計劃或已經部署人工智能,七成企業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已較為成熟。成都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意愿強烈,17.67%的企業投入超過100萬元/年,23.56%的企業投入在50-100萬元/年,反映出成都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市場活躍。
根據報告內容,成都在創新環境、產業活力、創新資源、知識創造、基礎設施5大維度評估均居全國十強。目前,成都初步形成了以機器人、無人機、智能醫療、智能安防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產業特色方向。諸多成都創新型企業引領人工智能產業多元發展,展現出從生產制造到市場拓展全鏈條的創新應用景象。
行業探討 共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現場,商湯科技、云從科技、涂鴉智能、馭勢科技、第四范式等人工智能領域16家獨角獸、90家領軍企業領銜,共約200位人工智能企業CEO及高管齊聚,共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第四范式是一家人工智能技術與服務提供商,曾連續兩年入選CB Insight全球獨角獸榜單及全球最有前景的AI公司榜單,目前估值約20億美元。第四范式副總裁何瑛表示,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與行業內的人工智能企業增加交流,也期待未來與四川企業達成更多的合作。
現場,不少企業都表達了加強與成都合作的期待。涂鴉智能副總裁、中國總裁付強表示,愿與成都開發者共創萬物互聯的商業新形態,幫助更多開發者入局AIoT賽道,攜手推進成都智能物聯網產業生態升級。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姚志強希望在天府新區建設有引領、示范意義的新基建數字應用新場景。商湯科技企業業務副總裁趙峰表示,商湯希望通過創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成都打造引領AI發展的前沿陣地,從基礎改變人們的生活。
現場還發布了36條人工智能應用需求,涉及地產開發、工程建設,醫療醫藥、機械工業、信息科技、新能源、文化等多個領域。
此外,本次會議還面向全國廣泛邀請應用企業,高效促成人工智能產業供需對接,實現人工智能場景科技成果與項目需求方現場精準對接,賦能“各領域+人工智能”的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