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5G建設可以說是領先于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已經完成了今年的5G建設目標,用戶規模超過了1.5億人,5G基站開通使用的也有60萬座以上了,但是作為最終端的用戶我們卻沒有真正享受到5G的紅利,而這又是為什么呢?
如果你在今年計劃更換新款手機的話,那么在市面上你所能選擇的機型基本上全部都是5G手機,無論是華為、小米還是OV,基本上都全面all in 5G了,而且剛剛發布的蘋果iPhone12系列也都全線支持5G網絡了,所以說購買新機無疑只有5G手機的一種選擇。在硬件設備方面我們是在被動接受5G,而更多的用戶在購買手機后,很自然的就選擇了升級話費套餐。
當不少用戶在使用5G手機和5G套餐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沒有5G網絡的覆蓋,這就導致了空有一身力氣無法使出的狀況。而在有5G覆蓋的一二線城市,用戶更多的卻不愿意使用5G網絡,究其原因是只要手機開通5G功能,那么待機時間就會大幅下降,直接影響到了自己正常使用,而且即使使用5G網絡,也沒有體驗到真正的差別在哪里。
這確實是目前5G存在的尷尬問題,雖然是最新的一代移動網絡通信技術,但是5G對于用戶來說在使用過程中與目前的4G沒有明顯的差距,還伴隨著更加耗電的問題,導致即使拿著5G手機開通了5G套餐的用戶依然在使用著4G網絡。
其實對于大眾用戶來說5G的需求并不是太強烈,而且目前5G在處于發展的初期在技術方面并不是很成熟,這就導致了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說,目前并沒有5G有效的應用場景。即使在未來5G更大的意義是在企業級服務。
這主要是5G技術的特征優勢所決定的。高容載率、低延遲以及更快的網速,這決定了在更為復雜的應用環境中才能將5G的優勢體現出來。比如在工業智能化方面,高容載和低延遲將會使得工業互聯網得到廣泛的應用,讓生產線上的智能機器人在生產效率和協同工作上面得到更加高效,同時可以聯動整個產業鏈進行同步處理,整個行業的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將獲得質的改變。
在三大運營商對5G未來的展望上來看,將會更多應用在工業物聯網、智慧城市、車聯網、醫療健康等領域,而目前三大運營商正在積極拓展相關的業務,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那么對于C端用戶而言,5G真正的優勢同樣不是在手機上網方面體現,而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體驗升級。比如自動駕駛的普及,這就是需要5G網絡的普及通過低延遲來解決在行駛中安全性的提升,讓傳感器反應更為迅速,路況信息等數據能無延遲的傳輸到汽車的電腦中進行處理,從而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
毫無疑問,5G將是會逐漸成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的主流,不僅是更快的網速,5G帶來的紅利將會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