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融科技行業來說,金融業合作鏈條長,數據保護追責一直以來是行業難點。8月17日,360數科(原360金融)首席科學家張家興博士在第八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發表的《智能時代的金融數據安全保護》演講中指出,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方較多,不僅涉及流量端、數據端,還涉及到金融機構端、通信運營商、大數據提供方等。在數據流動的過程中,數據產生交互,第三方如內部存在管控不嚴或安全漏洞情況,后續追查難度較高。另一方面,由于個人金融信息數據價值高,市場上存在大量非法數據販賣者售賣個人數據。
在當前環境下,企業如何系統化地制定并執行數據安全保護措施,不僅體現了一家公司對數據安全保護的重視程度,更體現了公司的技術實力。
張家興認為,數據是AI的基礎,因此AI需要依靠大量數據進行訓練。但當人在使用這些數據時,就容易產生各種潛在風險。因此,利用AI消除個體使用數據的風險是一大重要手段。
解決的辦法,張家興指出,首先要利用AI模型和算法建立底層防線。他以360數科為例,通過AI模型和算法將數據安全監控作為重點,防止人在接觸數據的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產生數據風險。360數科利用360安全大腦和最前沿的AI模型技術,實時掌控網絡安全動向和數據流向,配合360金融盾安全平臺,嚴格把控數據的使用和操作權限,監控敏感數據流向和使用。
360金融盾能夠幫助業務達成實時安全感知,不僅可以對數據的調用、數據的流向進行實時監控,還可以通過AI分析數據如何被調動,每天分析的日志達到數千萬條。同時,360金融盾能夠完成對安全漏洞的實時掃描。在針對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問題,常規性地進行紅藍軍對抗,實時發現安全問題。360數科強調多方聯動和共享,內部各個業務部門之間的數據聯動能夠及時發現潛在安全問題。除了做好安全防護外,360數科建立了輿情系統感知整個網絡空間的安全態勢。
其次是AI隔離人與數據最大接觸面。除了安全系統上AI的監控作用外,另一方面利用AI替代人,減少人直接接觸數據的機會,也是對信息保護的一種必要手段。比如360數科將AI滲入到業務各個環節,依賴模型做決策,用模型和數據打交道,避免人直接接觸數據。AI的發展,使得人與數據之間達成隔離,最大程度避免接觸數據可能產生的風險。比如360數科的智能語音機器人,由機器人直接完成與客戶溝通,不僅人效提高,也做到了數據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