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進入到第二天。
在今天,人工智能大會集中開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動,各個主題論壇和行業論壇的嘉賓也圍繞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相關議題發表了多次演講,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上午9點,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特色活動之一的WAIC2020國際日( WAIC2020 Global Day )啟動式正式開始,該活動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組織、政府部門以及AI企業和多個創新項目。
上海市經信委表示,WAIC2020國際日將搭建覆蓋全球的人工智能創新項目與人才交流互動平臺,通過展示來自全球的技術創新成果、AI應用產品,提供國際人才落地服務,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集聚區和策源地。
在多個特色活動開展的同時,本次人工智能大會還在今天舉辦了11個主題論壇和16個行業論壇。
在“數字引擎AI+,智慧經濟新時代”投融資主題論壇當中,高瓴資本合伙人黃立明發表主題為“AI在投融資領域的發展趨勢”的演講。
黃立明認為AI目前有四大變化:首先,AI的應用場景隨著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正在發生變化;其次,AI作為先進技術正在走下神壇,成為人們的日常所用;第三,AI正在與其他新興技術發生迅速的結合和化學反應,其中的主要代表是5G技術;最后,AI在工具意義上正在從封閉走向開放,類似于開源化軟件,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體系從某種意義上正在被解構。
在“萬物智聯,芯火燎原人工智能芯片創新主題論壇”當中,清華大學微電子研究所所長魏少軍表示,厘清資本和技術研發關系,實行二者雙輪驅動的策略非常重要,但這在國內從未實現。“最近我不斷在各個場合呼吁,要解決集成電路研發資金長期穩定的投入機制,目前從大基金的投入來看,資本投入已經做到了持續穩定,但是研發投入遠未達到,這光靠企業不行,還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不能像打擺子一樣,一會兒一會兒沒有。”
同時,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就集成電路產業體制和機制創新發表意見。錢鋒稱,在大力發展新基建的新形勢下,集成電路產業需要未雨綢繆,“疏堵點,補斷點”,在危機中遇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錢峰說,我國集成電路正處于高速、蓬勃發展時期,但是許多領域存在“短板”,而且是“全而不強”,供應鏈存在“斷鏈”風險。
而在“鏈智未來,賦能產業區塊鏈”的主題論壇當中,多名業界資深人士和專家學者也表達了他們的對于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看法。
螞蟻區塊鏈方案與創新部總經理李杰力表示,區塊鏈已成為國家戰略,區塊鏈構建的下一代網絡是價值交換網絡,2020全球區塊鏈發展具有脫虛向實、平臺發展、行業融合、流通應用、治理機制五大趨勢。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純信教授認為,中國數字經濟已經來臨,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在2017年已經達到26萬億,在2035年將會增長至120萬億。
安永(中國)咨詢合伙人、區塊鏈業務負責人王靖則表示,在公鏈與聯盟鏈融合的情況下,未來的產業互聯網會是基于公鏈安全運行的,但是私密合規、以數字法幣為核心的體系。安永認為,到2035-2045年期間,所有中大型企業都會在區塊鏈平臺上開展交易,2030-2040年是產業互聯網及區塊鏈產業互聯網成熟發展的階段。
此外,在本次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上,上海市區塊鏈咨詢專家委員會也正式揭牌。該委員會將聚合權威專家學者,為區塊鏈技術創新、融合發展,提供頂層規劃、人才培養、產業聚合、創新應用的綜合服務,進一步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