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召開,本次大會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線下云端同步進行。
2018年9月,習近平主席曾致信首屆WAIC大會,談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而今這一趨勢正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并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WAIC大會現已成為世界頂尖的智能合作交流平臺,并在大會上集聚了來自全球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和新理念。
早上9:30,大會開幕式正式開始,開幕式由演講、對話和發布活動組成,嘉賓中既有我們熟悉的李彥宏、馬化騰、馬云等國內商業領袖,也有Elon Musk等國外企業家,還有姚期智、Yoshua Bengio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其中許多人已經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來到WAIC大會的舞臺,而他們對人工智能觀點的改變和演進,也是人工智能在學界、產業界發展的客觀折射。
在本次WAIC大會上,「DoNews」整理了開幕式嘉賓的演講以及對話。
李彥宏:AI發展將經歷三個歷史階段
2020年WAIC人工智能大會今日召開,在主題演講環節,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成為第一位發言的嘉賓。
在2018年首屆WAIC大會上,李彥宏曾提出,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與 AI 無關,AI時代真正的“AI 化公司”是三維一體的:要具備 AI 思維,擁有 AI 能力,還要遵循 AI 方面的倫理。
AI 思維意味著必須基于萬物互聯,來重新思考公司的戰略;AI 能力指的是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而不是發明人工智能的技術;最后AI倫理意味著公司不止技術,文化也是“AI 化”的。
今年李彥宏的演講題目名為《人工智能新起點:開放平臺及新型基礎設施》。李彥宏認為,“新基建”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在交通、能源等領域大大提升效率,推動經濟的增長。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平臺開源開放,越來越多的應用可以很方便地開發出來,惠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
未來最主要的操作系統軟件將不是基于PC,也不是基于手機,而是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框架的操作系統,深度學習框架對上承接各類智能應用,對下主宰AI芯片設計。
AI發展會經歷三大歷史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技術的智能化,人工智能的科學家們主要的努力都集中在概念的導入、技術的探索,并沒有演變成為一種產業或者經濟現象。
第二階段叫做經濟的智能化,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發展,加上經濟和社會的普遍數字化和互聯網化所創造的基礎環境,人工智能終于可以開始在廣泛的經濟領域施展魔力。
這個階段又可以分為上下兩個階段:前半段,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是圍繞通用能力的開發和作為一種資源的AI能力平臺化,以及智能搜索和信息流的智能推薦這兩個標志性行業應用;在后半段,人類的人工智能可以開始全面產業化,就是行業應用和商業化的全面普及。
第三個階段是社會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將從經濟領域滲透到更加廣泛的社會領域,全社會和全球范圍內智能協作與制度的創新將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最終的協作和變革又會對經濟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人類終將進入智能社會。
目前,我們正處在經濟智能化前半段向后半段過渡時期,經過前半段發展,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出現了少數幾家通用AI平臺和一些專注于某個垂直行業細分的AI平臺,在信息搜索、信息流推薦、無人駕駛幾個垂直行業上,人工智能已經證明或者初步證明,它對所在行業顛覆和重構的潛能。
李彥宏表示,目前百度大腦已經能夠代表領先通用AI能力,百度智能云憑借AI能力引擎和AI開發平臺兩大核心優勢,也成為產業智能化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和云服務領域的頭部玩家。百度希望作為開放平臺,扮演賦能者的角色,圍繞這個定位百度確立了兩個小目標:第一,到2030年智能云服務器數量達到500萬臺;第二,在未來5年中為全社會培養超過500萬個AI人才。
“迷霧終將散去,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終將成為現實,人類也終將會掌握自己的命運。”李彥宏說。
姚期智:應該在AI理論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在首屆WAIC大會上,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曾帶來題為《人工智能的現在和未來》的演講,他認為在2023年或2024年,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深度學習將達到增長的極限,并思考量子計算將可能與人工智能結合,通過物理學方法來取得人工智能上的進展。
在本屆WAIC大會上,姚期智院士帶來題為《.人工智能理論的新方向》的演講,他認為AI現在面臨的挑戰,都可以通過理論來分析,獲得啟示并找到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AI)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許多巨大成果往往是因為一些看似完全不搭界學科之間的合作,比如人工智能和隱私,就與密碼學有關。對于大家擔憂的,可能威脅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我們不清楚它會不會來,但是我們最好做好準備。
在演講的最后,姚期智院士總結道:“現在的應用來自于過去的理論研究,現在做的理論研究,在未來某一天會讓我們獲得巨大的進步。”
任宇昕:人工智能高地和全球電競之都并不孤立存在
在去年WAIC大會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發表了題為《迎接可知、可控、可用、可靠的“AI+”時代》的演講。他主要談到了三個趨勢:首先,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越發明顯,人工智能正從“專才”到“通才”,即從“人工+智能”變成“自主+智能”,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能力加強,意味著可以在真實世界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次,AI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帶來了AI+的普惠型社會。第三,是要強調“科技向善”,讓AI可知、可用、可靠、可控。
本屆WAIC大會馬化騰并未到場,而是將演講的任務轉交給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任宇昕。任宇昕以“三個新”分享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思考和探索。
第一是新增長,經過這次疫情,中國已經沒有純粹的傳統企業,AI技術正在深深嵌入各行各業,變得無所不在,而日益完善的新基建和產業互聯網將為各行各業帶來新增量,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增長。
第二是新博弈。騰訊正在支持上海打造全球電競之都,目前已經建立了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遠程制播中心,騰訊電競一系列重要職業聯賽將陸續落地上海。游戲和電競為AI提供最理想的實驗場,任宇昕表示人工智能高地和全球電競之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將在未來的上海找到焦點。
第三是新世代。新基建將激發新一代年輕人的聰明才智,產業互聯網注定會成為數字原住民帶來夢想的舞臺。馬化騰先生的“AI向善”提出了四可原則,督促騰訊使用AI不斷思考和解決隱私安全、算法歧視、數字鴻溝等新問題,努力實現透明、惠普、責任和安全,AI不但改變人和機器關系,也會帶來人與人關系的調整,是產業經濟當中最大的變量,更是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未知數。新一代年輕人既要掌握科技力量更要思考文化價值,兩者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