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智慧交通備受矚目
2020年5月21日,全國兩會開幕。“新基建”成最受關注話題,成為助推中國經濟復蘇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同于傳統的“鐵公基”,“新基建”在于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為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提供基礎設施服務,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智慧交通中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和重點投資領域,被業內認為是新基建熱潮下的主要發力點。
2019年我國智慧交通相關的市場規模達到815億元,且未來五年將保持約18.18%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而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1300億元。
面對現有交通存在的問題,如交通擁堵、交通違章等問題,智慧交通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智慧交通借助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等技術,對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公眾出行等交通領域進行管控,打通人、車、路的數字閉環,分析數據,感知和預測風險和突發狀況,保障交通安全、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慧交通主要針對三方面群體
一方面,針對TO G政府層面,企業為其搭建智慧交通行政管理系統、車輛稽查、運營稽查、的士管理、交通擁堵指揮、交通規劃輔助決策等服務,幫助政府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有效調配和優化各類公共資源。
另一方面,針對TO C公眾服務,企業為用戶搭建車聯網、智慧停車、自動駕駛、車況分析、維護保養、車輛援救等服務,能夠幫助用戶了解車況、路況信息,安全駕駛。
同時,還有針對交通運營行業企業的信息平臺、汽車廠商、4S店服務,以及貨運服務、公交管理、出租管理等資源整合服務,為整個行業的資源高效和充分的利用,提供信息服務支持。
智慧交通所能提供的系統服務,主要建立在車、路、人的基礎設施系統上
在道路建設一側,智能攝像頭與傳感器的智能化硬件鋪設,逐步形成多維監測、精準管控的物聯網服務能力。5G通信、定位基站建設,將導航系統和通信系統融合,為車輛精準定位、行駛規劃和決策等提供必要的實時道路交通地理信息服務。
在車輛與用戶之間,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數據資源基礎,構建云端服務系統。一方面,建設交通地圖類大數據,數據實時共享,使車輛實時獲取駕駛道路信息,并與云端協同進行駕駛行為決策,為駕車出行的用戶進行實時交通信息提示,提高出行安全。另一方面,建設交通大數據云平臺,根據交通態勢預測和根據事件類型高效完成研判、指揮與處置的聯動,增強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實時掌握城市交通整體運行態勢。
百度Apollo在4月9日正式對外發布“ACE交通引擎”
百度“ACE交通引擎”具體是指: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高效出行。這是國內外第一個車路行融合的全棧式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該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在北京、長沙、保定、滄州等10余個城市已落地實踐。
智慧交通在新基建的加碼下,將加速其進程,聯通多個交通領域和運輸行業,形成交通及運輸的閉環。
智慧交通多領域開花,將是前沿科技的驅逐艦
智慧交通不僅僅只局限于路面交通,在航空及鐵路等方面也有亮眼的表現。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是認知信息的交流通道,那智慧交通便是連接各個傳送門的一張網。
在航空領域方面,智慧交通就創造出了奇跡。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就是這樣的一個奇跡,便民服務的刷臉登機、無感通關、智能機器人停車系統、RFID行李全流程跟蹤系統、機器人問詢自助終端,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登機服務體驗。
機場運維管理的智能旅客安檢系統、基礎設施監控管理解決方案、TopSky-ATC 空管系統、大興機場停車樓智能停車系統等等,幫助機場提高其運營效率,實時監測并預警可能發生的特殊情況。
智慧交通往大來說,如同智慧城市的血液。智慧交通的暢通無阻,筋絡有序,反映著智慧城市的穩定。智慧交通往小的方面,其滲透于生活的各個方面,連接著物流運輸,家庭出行。
所以未來智慧交通將大有可為
不管是TO B的交通運維管理,還是TO C的出行服務,智慧交通中基礎設施、生產組織、運輸服務、決策監管都才剛進入高速增長期,如何規劃好智能交通的布局和方向,將影響著整個城市的發展和幸福指數。
智慧交通的穩步前行對于科技實力的領先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將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移動支付、實時信息采集呈現上,而更多地會用在自動駕駛、決策優化和智能識別等方面,提高駕駛效率與安全,加強對城市交通流量、流向、違法、事故的分析研判。這樣,將更好地解決交通中的隱患和擁堵問題,構建更加美好的智慧城市。
智慧賦能而非替代論
智能時代將帶給社會無限的可能,但智能并不是萬能的。人工智能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智慧賦能,智能地幫助人們識別錯誤,解決問題,而不是人工智能代替論。
智能所能在于復雜的規律性推演,通過盡可能大的數據分析和關聯分析,預判大概率事件,提高效率,優化結果。而人們所做的創造性工作,人工智能是難以超越的,且創造與變化是人們感受和體驗世界的存在的重要途徑,當獨一無二消失,存在的價值也將弱化,那生活的意義將是什么呢?這如同智慧交通一般,他為我們預示方向與危險,但人們并不想被動優化,而希望主動抉擇,這便是智慧而不是智能。
智慧是古老而深遠的,它不同于智能
近來,人工智能被視為新時代技術革新的機會,爭取科技紅利的關鍵鑰匙。但現實情況而言,人工智能在落地場景以及變現過程中,都受到了一定的阻力,畢竟人工智能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而非雪中送炭,落地場景中真需求還是偽需求都還需要不斷地深挖與探索,但值得肯定的是有些人工智能領域已經為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比如以上所述的智慧交通領域。
智慧是古老而深遠的,它不同于智能,智能更多在于效率、優化,尋找一個最優解的答案,而智慧在于和諧、誠懇、善良,使萬物自然地接近于真善美,體會愛的力量,追隨事物純粹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