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新基建”的概念突然就開始火了,全國各大媒體、互聯網平臺紛紛介紹,朋友圈、公眾號、微博上都在傳播著中國正在加快推進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什么是我們所說的新基建呢?
傳統基礎設施一般是指三通:路通、電通、水通。俗稱“鐵公基”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
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新基建”則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隨著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的深入融合,數據正呈指數型增長,而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化應用為標志的數字經濟,需要一套完整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作為支撐。
但是,提到這里,新基建也不是一個新概念,具體時間我們可以追溯到一年多前舉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重新定義了基礎設施建設,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隨后“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而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我國經濟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開加快5G發展專題會,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七大細分領域及其應用
區別于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立足于科技端,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
1. 5G基建
應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企業上云、人工智能、遠程醫療等。
2. 特高壓
應用:電力等能源行業。
3.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應用:交通行業。
4.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應用:新能源汽車。
5. 大數據中心
應用:金融領域、安防領域、能源領域、業務領域及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出行、購物、運動、理財等)。
6. 人工智能
應用:主要有智能家居、服務機器人、移動設備/UAV、自動駕駛。其他行業應用有家居、金融、安防、醫療、企業服務、教育、客服、視頻/娛樂、零售/電商、建筑、法律、新聞資訊、招聘等。
7. 工業互聯網
應用:企業內的智能化生產、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網絡化協同、企業和用戶的個性化定制、企業和產品的服務化延伸。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當其時
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表現突出的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將在接下來的經濟社會運行中發揮更重要的支撐作用,還將成為促進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5G基站建設規模接近16萬個,已在50個城市正式開啟5G大規模商用,醫療健康、媒體娛樂、工業生產正逐漸成為5G應用的先導性領域。此外,我國云數據中心資源總體供給規模近年來復合增長率在30%以上,全球500強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中32%來自中國。
“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網絡、計算和融合類新型基礎設施正在逐漸形成,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當其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指出,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應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在抓好長遠戰略布局的同時,加緊補齊短板、突破瓶頸,推進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
人工智能方面服務機器人板塊
“疫情下民眾對于家用服務型機器人的消費認知會有所深入,消費意愿會加強,但要真正維系消費熱情、建立使用習慣,還是取決于產品的應用價值。”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王祎表示,在中國加快“新基建”進度背景下,服務機器人行業無疑有了外部的政策推動,隨著基礎設施以及技術的進一步成熟,相信服務型機器人產業會有快速增長。
* 文章摘抄整理編輯,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