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讓大家出門成為奢望,寸步難行,但這時大數據來幫忙,成為智慧城市的推動力。
數據關聯是大數據實現價值的基礎,以市域一體化、條塊一體化、條條一體化,有效打破“信息孤島”,讓數據流動起來、關聯起來、集中起來。
“未來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數據,將會比石油還寶貴。”幾年前,剛提出“數據為王”時,有很多人頗為不屑,覺得夸大其詞。但此次疫情防控不僅對數據時代進行了生動注腳,而且為未來大數據運用打開了更為壯闊的想象空間。
今年春節以來,由于疫情影響,很多企業演出i復工,學校延遲開學,這是大數據來幫忙,通過線上操作辦理事情,進出小區掃碼查看疫情,線上預約口罩等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在支撐和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民生保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中,很多辦公地點都通過掃碼來核查,其核心就是大量數據支撐、責任落實和工作過細,大數據應用功不可沒。
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生產要素。從“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到“十三五”規劃綱要對全面促進大數據發展提出方向性目標和任務,再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是國家層面的持續性方向引導和頂層設計。近年來,國家和城市建設中“新基建”概念的提出,強調和突出的也正是大數據,包括5G 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蘇州戰略謀劃“十四五”發展,更應當把大數據擺上突出位置,提高認識、把握機遇,全力支持和強化大數據工作。
智慧城市是信息時代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新目標,只有把握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機遇,探索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才能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數字化率,爭當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和示范。在蘇州“開放再出發”,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戰略過程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深入研究國內外先進城市的成功實踐和優秀案例,深入研究我市大數據發展的基礎、優勢及短板、不足。一方面不斷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讓城市更具智慧、更具活力;另一方面讓市民享受到更優質、更高效的公共服務和政府服務。
要打造城市智能運行的“數字底座”,必須堅持以“一體化、一盤棋、一張網”的思路推進大數據工作。數據關聯是大數據實現價值的基礎。運用大數據解決的問題通常涉及多部門、多領域、多個體、多視角,單純的數據量的積累不一定能讓人認識事物的全局,只有將不同側面、不同局部的數據匯聚起來并加以關聯,才能產生對事物的整體性和本質性認識。數據匯聚使數據可能產生價值,數據關聯使數據實現價值,因此必須推動數據開放共享。要以市域一體化、條塊一體化、條條一體化,有效打破“信息孤島”、拆除“數據煙囪”、打通“數據斷頭路”,讓數據流動起來、關聯起來、集中起來,讓大數據創新應用走在全國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