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武漢開始,如今已經蔓延到全球 28 個國家。截止到 2 月 5 日,全國已經累計確診 24423 例(數據來源:國家衛建委、各省市區衛健委、個省市區政府、港澳套官方渠道公開數據),未來仍有繼續上揚的趨勢。而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升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已經開始限制中國人入境,并停止發放簽證,漢莎、加航、澳航等公司開始停運往返中國的航線。而為了員工安全,包括蘋果、谷歌在內的科技公司也陸續暫停了中國區域的業務運營。
目前還很難預料到這場無聲的戰爭何時結束,參照 17 年前非典的經驗來看,可能至少要到六月份氣候回暖以后才能看到階段性的勝利。在這半年的時間里,大家也許都要口罩為伴,深居簡出,但好處是你的廚藝或許會精進不少,還能有功夫好好讀幾本書,把下載許久的游戲打通關,借機多陪陪父母。
當然,在疫情蔓延的過程中,世界也聯系得更緊密了。信息作為最直接的資源,是平息恐慌的良藥,但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有時候也會讓人很頭疼。這時候如何利用技術實現真實信息的有效傳播,遏制謠言,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 等社交平臺的壓力不小。與此同時,蒂姆 · 庫克、比爾 · 蓋茨、埃隆 · 馬斯克等科技大佬們對病毒和疫情發表的言行同樣備受關注,大家期待他們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在企業層面給予更多幫助。
玩!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的加劇,一個 2012 年發布的游戲重回公眾視野。
一周前,《瘟疫公司》悄悄爬上了蘋果 App Store 付費游戲榜的榜首,之所以八年后重新風靡起來,正是因為現實中爆發的這場疫情。游戲本身的設定很好理解:用戶將站在全人類的對立面上,向地球投下一顆病原體的種子,然后不斷修正它的 DNA 來對抗人類治愈疾病的努力,最終目的是將世界徹底毀滅。
盡管聽起來挺反社會的,但大部分玩過的人,在成功毀滅世界的「興奮」之余,可能更多地是在反思:假設游戲里發生的一切都是真的,我們該怎么辦?幸運的是,現實中人類每次都以勝利告終。由于《瘟疫公司》對疾病傳播的模擬做得非常逼真,官方和玩家還為歷史上曾出現的一些著名事件量身制定了關卡,讓你可以重演當時的情景。

最神奇的是,2015 年 1 月底,有位玩家曾上傳了一個叫做「冠狀病毒」的 MOD,為其設定的故事背景是「距離 SARS 疫情過去已經 17 年了,2020 年新的冠狀病毒變種出現在世界上」。這種與如今現實如此巧合的預測,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而與其夸贊這位玩家的預言能力,不如說是他把對現實世界的焦慮化為了對游戲劇情的延伸。
只不過「簡單」模式下的游戲情節,設定中人們都不洗手,病人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醫生更是不作為,所以才會最終弄得瘟疫肆虐,病入膏肓為時已晚。現實顯然要比游戲中的設定困難得多,畢竟現在已經有非常先進的醫療設備,大家的安全意識也很強,勤洗手戴好口罩,有病隔離不出門亂走。人類生存的希望肯定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珍視和共同努力。

《瘟疫公司》的再次爆火也引發了開發者的擔心。最近他們還在官網上發布了聲明,告誡大家「《瘟疫公司》只是一個游戲,其中病毒傳播的過程并不具備科學依據,而當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真實發生的傳染病事件,已經波及大量民眾,大家一定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對游戲開發公司 Ndemic Creations 而言,《瘟疫公司》的爆火并不意外,「每次現實世界中有疫情爆發,就會迎來激增的玩家。因為大家試圖通過玩游戲來了解病毒的傳播方式,以及整個事件的復雜性」,該發行方在聲明中如是說。
早在 2013 年,Ndemic Creations 創始人 James Vaughan 曾受邀前往美國疾控中心 CDC 發表演講,討論像《瘟疫公司》這樣的游戲如何幫助公眾更好地參與到疾病控制和預防的工作中來。Ndemic Creations 也同時呼吁用戶關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進展,前往世衛組織的官網獲取最新信息。
刪!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后,對普通民眾而言,獲得正確的信息即有利于消除恐慌,同時也可以幫助大家做好及時的應對措施。Facebook 近日發表聲明稱,一旦發現用戶發布了涉及疾病起因或防控、醫療資源等等內容的不實信息,包括虛假新聞、陰謀論等,該平臺將會進行刪帖。Instagram 上用來傳播不實信息的「#…」內容也將會被屏蔽或限制訪問。
此前,Facebook 已經同意對涉及公共健康的不實信息進行限制發布,譬如「反疫苗接種的陰謀論」等,但將內容完全刪除卻是相當罕見的。Facebook 方面表示「刪除內容的原則是它有導致身體危害的風險」。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去年 Facebook 同意將平臺有關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傳言刪掉,是因為這些不實信息把巴基斯坦的醫療工作者置于了風險當中。

據極客公園(ID: geekpark)了解,Facebook 是在世衛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做出的這一決定。Facebook 稱「會按照世衛組織提供的信息來判定哪些信息是有害的。而除了會主動刪除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有害信息外,還會限制被審核人員標注為不實信息的內容的傳播。假設用戶要轉發這類信息,系統會主動發出提醒」。與此同時,為了讓大家盡可能快地獲取準確信息,Facebook 還主動將這類內容置頂在 News Feed 的區域。當用戶在 Facebook 搜索,或在 Instagram 上點擊某些 # 內容時,系統會跳出可供參考的正確內容。
決定將不實信息完全刪除的做法與 Facebook 對待政治宣傳中的「謊話」完全是兩種態度。今年早些時候,Facebook 表示允許政治廣告中存在虛假宣傳,目的是希望不同政黨的宣言能夠得到公眾的審視,「要的就是赤裸相見。」
相比之下,Twitter 也采取了與 Facebook 相似的信息提醒機制。譬如當用戶搜索「coronavirus 新型冠狀病毒」這個關鍵詞時,搜索頁面的頂端會出現一個警示標簽,并給出了美國疾控中心 CDC 的網站鏈接和 Twitter 賬號,提醒用戶可以通過這些渠道獲得正確的信息。

上周三,Twitter 曾宣布永久關閉財經博客「零對沖 Zero Hedge」賬戶,因為其違反了 Twitter 的平臺操作原則,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發布文章指控一名中國科學家與目前全球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關。文章中將該科學家的姓名、照片、電郵、電話號碼等隱私信息全部曝光,并慫恿讀者「如果對這場疫情的起源感興趣」可以去「會會他」。
Twitter 隨后發布了一則博文稱,如果用戶大范圍傳播了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實信息,平臺將對其賬戶做封號處理。
至于另一個如今在年輕群體爆火的社交媒體平臺—— TikTok,上周四才開始針對預防不實消息的傳播有了動作。當用戶在應用內搜索 #coronavirus 的相關內容時,系統會跳出提醒,建議用戶選擇 WHO 等可靠信源獲取準確信息,鼓勵舉報違反社會運營規則的不實內容。
在回復 Recode 的聲明中,TikTok 方面表示「平臺不允許可能對社區或公眾造成傷害的不實信息的傳播。雖然鼓勵用戶對其關心的話題進行合理性表達,但也會對一些故意歪曲事實的內容做刪帖處理。」
YouTube 對此則有一套自己的指導原則。從上周四開始,在 YouTube 搜索「coronavirus」會出現一系列基于文章報道制作的視頻,來源基本是紐約時報,CNBC,彭博社等權威的新聞媒體平臺,保證了公眾能夠獲得相對正確的信息輸入。

「但不實信息一般不會違反平臺的運營原則,除非內容涉及仇恨言論,騷擾,騙局或暴力。」YouTube 方面指出,「為了減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相關不實信息可能造成的傷害,我們會減少為用戶推薦一些分類為『邊緣』,或是可能產生誤導作用的視頻內容。」
相比之下,谷歌在控制不實信息的傳播上要比以上社交媒體平臺容易些,因為它可以直接控制輸出給用戶的信息來源。目前在谷歌中搜索「coronavirus」,系統會為用戶提供一系列來自可靠信源 ( 世衛組織、CNN、紐約時報等 ) 的搜索結果,有安全防護貼士,新聞更新等,屬于谷歌和 WHO 合作提供的一項實時更新的 SOS 預警服務(Google SOS alerts)。

「這個時候要面對現實,而不是恐慌。」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發表推文稱,「我們很感謝谷歌,Facebook,TencentGlobal,TikTok,Twitter 在打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實信息方面做出的努力,它們都通過自己的方式為用戶爭取更多可觸達真實信息的渠道。」
只不過現實是,盡管每家社交媒體平臺都在努力,但基本不大可能將所有關于疫情的不實信息在其一出現就扼殺掉。這就好比一場似乎永不停止的打地鼠游戲一樣,敲掉一只另一只又冒出頭了。但大家這將近多半個月的時間應該也見識到了謠言的可怕性,特別是涉及到人身健康安全相關的問題,引發恐慌的同時也會讓正確的防護信息無法觸達更多人,如不制止后果不堪設想。
關!
由于擔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造成更大的傷害,蘋果 2 月 1 日發布聲明稱,「出于極大的謹慎,并基于健康專家的最新建議」,在 2 月 9 日之前,關閉中國地區的 Apple Store、辦公室和聯絡中心,但在線商城會繼續正常營業。
在 1 月 28 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Tim Cook)表示會持續追蹤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進展,為相關團體提供資金用于疫情的預防控制,并與出現了感染病例區域的蘋果團隊及供應商伙伴保持密切的溝通。
而在問及疫情是否會對蘋果二季度的盈收造成影響時,庫克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搜集數據并進行持續監控。據韋德布希證券分析師丹尼爾 · 艾夫斯分析預測,關店對蘋果的影響「微乎其微」,主要是因為大陸消費者依然能夠通過線上渠道購買蘋果產品。即便 Apple Store 實體店關閉持續整個二月份,艾夫斯預計這只會降低蘋果在該地區年銷量的 3% 左右,考慮到蘋果上一個財年在中國市場的盈利達到了 440 億美元,此次疫情似乎并不會讓其氣血大虧。

另一個因病毒疫情被迫關廠的還有風頭正盛的特斯拉。同樣因為對健康問題的擔憂,中國政府要求特斯拉暫時關閉位于上海的超級工廠。在 1 月 29 日的財報會議上,特斯拉首席財務官 Zach Kirkhorn 稱該決定會影響 Model 3 的生產進度,但因為上海工廠生產的 Model 3 只占特斯拉季度計劃的一小部分,因此不會對其第一季度的盈利造成太大影響。
而除了蘋果和特斯拉之外,谷歌上周表示已經臨時關閉了位于中國的辦公室,同時蘋果和 Facebook 也發布禁止員工前往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的地區旅行或出差的通知。根據極客公園整理的信息,目前谷歌已經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 25 萬美金,用于疫情防控,并在內部發起了募捐活動,截止 1 月 31 日共募得資金約 350 萬元人民幣。
可以想象,在這樣肆虐的病毒疫情面前,每一個人都很難脫開干系。但現實的確不像《瘟疫公司》中設定的那樣簡單,可以讓病毒肆無忌憚地傳播,最終將人類輕松殲滅。現實中我們有迅速響應的國家系統,先進發達的醫療技術,信息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也可以觸達更廣域的人群,但前提是需要科技公司們把好關,利用平臺優勢最大限度地將不實信息一網打盡。當然現在絕非獨善其身的時刻,力所能及之內,各個領域的公司應該通力合作,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