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論壇暨第七屆普惠金融論壇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開,主題為:“數”享生態,“智”惠金融。博雅正鏈CEO李青山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第一,講講我們是做什么的。博雅正鏈定位于使用區塊鏈技術來做監管科技,先做一個解釋,金融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監管機構的監管和金融機構的合規都會隨著新的業態和技術的引入,變得越來越復雜,為了管控金融風險,監管和合規成本也會越來越高,那么如何提高監管效率和質量,以及降低合規成本呢?這就需要我們來研究監管科技了。監管科技是為更加有效和高效地解決監管與合規要求而使用的新技術。 那么我們為什么選擇區塊鏈技術呢?因為區塊鏈是公開、透明的分布式賬本,參與成員節點必須要通過廣播的方式把自己的記賬數據讓全網層面知道,為了實現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節點協作效率,我們采用聯盟鏈的架構,聯盟內的用戶會經過嚴格的準入審查和過濾,多個利益相關方會根據各種智能合約對各類數據交叉進行按需、實時的驗證和監督,可以做到上鏈信息不可抵賴,對多個監管機構和多個金融機構之間交換信息的一致性和及時性提供了機制上的保障。
第二,區塊鏈本身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有很多人把區塊鏈當做一個思想,我也很認同。以前我們做網絡安全也好,或者做數據挖掘,從目標上看比較確定,也比較局部,沒有太多的協作屬性。以我們國家為例,我們國家有十幾億人,每個主管部門都有不同人群的相關的業務數據,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很多大的系統都比較成熟,因為系統是自己做的,在不需要跟別的部門溝通的時候你自主按需提升效率,有的事實上已經達到了局部最優;但在突然面對社會重大事件的時候,這個時候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這個時候有時大家必須一起協作才能干這個事情。部門之間如何發揮各自的數據和業務優勢進行快速和有效協同,追求全局最優?區塊鏈恰恰在信息社會的這個發展階段中,以分布式透明記賬、通過智能合約進行數據確權等技術特點迎合了個人、政府部門、商業機構之間多對多進行數據協作的需求,我認為,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沒有區塊鏈技術的出現 ,也還是需要一個別的技術來作為支撐,來解決社會治理這個大問題的。區塊鏈天然是開放式的協作式的方法論,確實非常適合,這是我的理解。
第三,我們回到信息化的角度,還是把區塊鏈作為一個新的技術來看,從技術的應用、研究和生態方面談一下看法。
首先,我覺得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在“+區塊鏈”的階段,要證明區塊鏈技術的增加信任的價值。通過在技術上的開發應用和工程上與業務的深度融合,要證明原先的系統用了區塊鏈技術以后確實增信了。那么增信的可量化的KPI指標是什么?比如說智能合約寫完了,誰來寫?寫出來的合約是不是如實反映了合約約定的業務目標?合約是否有安全漏洞?這都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知道公鏈項目代表以太坊的合約也出現了很多漏洞。我們在一些涉及到國計民生領域應用區塊鏈的時候,我們的合約是不是不會有一些二義性?如何設計一個不存在安全漏洞的合約語言?這是我覺得在技術層面切實需要解決的。大家對當前的應用場景加區塊鏈可以增信,和以區塊鏈為基礎設施的“區塊鏈+”的未來發展有很多的想象空間,個人認為在技術上的支撐點主要落在 “智能合約”這四個字上,把大家用自然語言描述的不太順的容易理解有偏差的內容,用計算機代碼來實現,減少溝通歧義,讓機器節點來交互,提高交互效率。從這個方面看,區塊鏈不僅僅是重構生產關系的技術,也是通過提高溝通協作效率而提高生產力的技術。
另外,從研究的角度看,因為區塊鏈用到了分布式網絡、密碼技術、可信計算等多領域的多種技術,還是需要注意跟蹤多種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我們這兩年投區塊鏈相關的論文時候,遇到的問題是,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專門的區塊鏈方向上的學術性頂級期刊或者會議,所以我們主要的區塊鏈論文投在軟件工程領域,像ICSE等。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在區塊鏈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領域,我們有機會走在世界前列。
最后,從技術生態的角度看,區塊鏈比較側重智能合約,我們愿意開放,通過數據確權,愿意交換和共享數據,那么需要寫智能合約來實現,但是智能合約的上線和運行,非常依賴既有的業務系統以及硬件和操作系統,所以,我認為區塊鏈的技術研發與應用要軟硬件生態一起來做。 第一,與用戶方和用戶業務系統的開發廠商協作,先把業務需求合約化,之后與合約相關方確認。這個生態需要在多個相關部門之間形成共識,我們的RegLang語言可以提供簡便的可視化的合約開發IDE環境來做。第二,在我們自己國產的芯片和操作系統中,如何提供適合智能合約運行的可信執行環境,我們也在和國內的主要的通用CPU開發廠商和操作系統開發廠商在溝通,在區塊鏈TEE方向上進行聯合研發。未來聯盟鏈會不會超過一千個節點?在哪個行業里最先出現?我們拭目以待。我相信按照中國的市場規模一定會出現超過一千個以上節點的區塊鏈應用場景的,也相信這類場景一定會是區塊鏈生態軟硬協同一起發展的成果,這是我們接下來需要努力探索和實踐的。這是我在這個環節的理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