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擁有變革整個社會的力量,近來深受各個國家和企業的青睞。在我國,人工智能概念連續三年被寫入到政府工作報告之中,相關引導和紅利政策更是層出不窮,這有效助推了人工智能產業研發和應用的迅猛發展。值此背景,國內一批高科技企業身先士卒,爭相轉入人工智能的發展和爭奪賽道,譜寫出了一段交相輝映的時代新曲。
大廈漸成:一個大腦,三駕馬車
而在眾多涉足的企業之中,百度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引領了國內互聯網最早十年發展的企業之一,其憑借著在互聯網時代積累下的豐富經驗和巨大優勢,有效助推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
時至今日,百度不僅已經成為國內人工智能發展的代表企業之一,同時交出了一份獨特而令人期待的答案。在今年7月3日舉行的第三屆“百度開發者大會”上,我們便發現百度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大腦、三駕馬車”的基本發展雛形,其AI大廈正在加速建成。
其中,一個大腦指的是“百度大腦”。據了解,“百度大腦”的計劃由2014年首次提出,被百度視為未來5-10的決定性戰略計劃之一。經由5年時間的打造,目前該項目已經從1.0階段升級到了3.0階段,開放了170多項AI能力,形成了外部賦能各行各業,內部驅動相關應用平臺的全面布局。
而三駕馬車分別指的是搜索領域的DuerOS平臺、自動駕駛領域的Apollo平臺,以及唯一帶來收入的智能云。
據了解,DuerOS可以加載在各種智能設備和技術開發平臺之上,能夠賦能各行各業和各種產品,百度依靠該系統打造了智能音箱小度;Apollo是百度2017年提出的自動駕駛發展計劃的最終成果,目前正在發力出租車和卡車兩大方向;智能云則是一個面向企業級市場的智能云計算服務平臺,能夠為各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解決方案。
一瓢冷水:商業賦能,困難重重
通過對上述發展局面的認識,我們不難發現,百度AI的發展之路已經成功開辟,未來如何走值得期待。那么,百度的AI之路是否好走呢?其實并不好走。就像昨天在百度開發大會上李彥宏遭遇潑水事件一樣,在百度的AI發展路上,其實也面臨著不少冷水襲擊。
比如對于Apollo自動駕駛來說,百度目前便不具備軟硬一體化的能力,自己只能提供軟件平臺方面的技術,硬件設備還需要與車企進行合作,這為其即將上路的自動駕駛車輛買下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百度的自動駕駛雖然號稱已經實現L4級別,但在開放道路上的測試還未實現,仍面臨安全、標準等方面的巨大困難,商業落地尚遙遠。
再比如,從百度的智能云來看,其相比于阿里、騰訊等上云的時間仍然偏晚,雖然能夠實現商用帶來業務收入,但與其他幾家企業相比所占份額不多,面臨巨大競爭壓力。據全球權威咨詢機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IaaS+PaaS整體市場份額的前三名云服務商分別為阿里云、騰訊云和中國電信,百度云未曾上榜。
此外,從百度基礎的“百度大腦”和DuerOS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其AI商業模式主要是to B為主,這種賦能的特性意味著需要客戶對你的技術、服務或產品認可才能帶來收入,因此短期內百度無法借此獲利。而如果其商業化落地遲遲沒有進展,則投資與回報間的平衡將被打破,百度的發展也將陷入泥潭。
百度答復:命系AI,一往無前
那么,面對這些困難,百度的回答是什么呢?同樣就像李彥宏對于潑水事件的回復一樣,百度對未來AI發展的回答是:“在AI發展的前途上會有很多困難,但百度不會因此而改變決心。”
對于百度來說,除了抓住了互聯網最開始的十年發展之外,后面的機會一直是被騰訊和阿里所牢牢掌控著的,在這樣的局面下,其急需一個新的發展機遇重整旗鼓,而AI便是這個新機遇。因此,可以說當前從搜索引擎轉移到AI發展,是百度面臨的一個必然選擇,其命系AI,自當一往無前!
而且,AI對于行業賦能、社會變革的推動總用早已不證自明,雖然當前處于初級階段,發展面臨著技術、倫理、價值及標準等方面重重阻礙,但只要有企業能夠迎難而上,堅持到行業穩定和成熟,便能搶占未來發展的行業高地,贏得億萬級別的廣闊市場。這同樣讓百度有了堅持和憧憬的源動力。
簡而言之,不管是出于對企業自身發展的自信,還是受迫于市場格局不得不轉型,抑或是對未來廣闊市場前景的向往或憧憬,百度都已經下定了決心。AI就是其賭上一切也要實現的目標,不管有多少盆冷水潑過來終會迎面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