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超級大城市已經開始限制人口。德勤研究預計,到205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超過80%。這意味著城市需要面對包括人口、交通、環境污染等越來越多的調整。
從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提出以來,城市管理者們就在積極實踐探索,希望以技術和智能化來解決這些挑戰。中國目前已經有500個城市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同的定義是,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中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
智慧城市到智能城市
近20年來,中國積極建設智慧城市,但大多是增加更多技術設備,并沒有把實際獲取的數據利用到城市管理中,這樣的城市雖然成為了科技城市,但是沒有實際靈活的大腦來提升管理能力。
目前,更多關于智能城市的建設提出。相對于智慧城市來說,智能城市的要求更高。
2017年11月,中國科技部已經明確將依托阿里云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在阿里達摩院發布的《2019十大科技趨勢》中,認為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感知數據與城市實時脈動數據流將匯聚到大計算平臺上,算力與算法發展將推動視頻等非結構化信息與其他結構化信息實時融合,城市實時仿真成為可能,城市局部智能將升級為全局智能。
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力量進行城市大腦技術和應用的研發,實體城市之上將誕生全時空感知、全要素聯動、全周期迭代的智能城市,大大推動城市治理水平優化提升,預計在新的一年,中國會有越來越多城市具有大腦。
智能城市
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腦從杭州誕生,目前已經在11個海內外城市落地,其中杭州的城市大腦目前已經進化到3.0,近期一個更加多元、更加智能、應用也更廣泛的城市大腦綜合版正式發布。杭州的城市大腦已經從交通治理拓展到城管、衛健、旅游、環保等領域。
目前,我國眾多城市建設“最多跑一次”、“智慧醫療”、“智慧旅游”等系統,逐漸打通數據,為居民創造便利服務。未來5G技術普及后,城市的物聯網建設成本將大幅降低,加快整個城市的連接,各領域數據也將打通,集成到統一的大腦中,完成城市的實時映射,進行統一管理協調。
智能城市不僅是政府治理的智能,更能讓城市居民切實感受到智能。一份面向社會公眾發放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超半數受訪者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應重點關注醫療、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智慧城市的實質終究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為老百姓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未來的智能城市將是怎樣?《中國人工智能城市白皮書2018》給我們勾畫了這樣一幅前景。
中國已成為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的“試驗場”。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下,未來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