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在媒體平臺公布:2019年11月以來,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集中查處整改了100款違法違規采集使用個人信息的App及其運營互聯網企業,不乏考拉海購、微店、更美、天津銀行、房天下等知名產品和產品。
據悉,今年公安部已依法查處違法違規采集個人信息的App共683款。隨后公安機關將持續深入推進App違法違規采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集中整治。
人工智能時代,用戶的個人信息和數據,是技術發展的重要資源,但這個過程中,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更需要規范的保護。
人工智能,其背后是云計算和大數據。用直觀的方法來形容:云計算相當于人工智能的發動機,而數據呢,則相當于人工智能的燃料。
數據安全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安全防線需要每一個環節進行守護。用戶使用手機它需要手機終端硬件安全的、系統是安全的、手機里的應用是可靠的、用戶連接的網絡無風險,用戶仍需要注意使用手機過程中的安全。這其實是屬于對于用戶而言最直觀的兩個環節:終端和應用。
人工智能對于數據的使用,是要以安全為前提的。對于用戶個人信息數據,需要進行多重保護措施:1、信息獲取需要用戶授權,嚴禁擅自對用戶的行為特征、興趣愛好等隱私信息進行收集,并且所有隱私數據不對第三方開放;
2、所有用戶隱私數據只在本地進行處理,禁止上傳到服務器;
3、用戶隱私數據的保存、加密和解密皆在芯片內完成,操作系統無法接觸密鑰的加解密過程;4、為了防止惡意入侵,智能系統應當有反制措施,一旦發現“機器學習”過程中存在異常,會拒絕執行用戶隱私數據的解密功能,確保安全。
人工智能技術在應用場景中,確保數據質量和數據安全是最基礎的底層保障。進行外部數據傳輸過程中,一系列的數據安全監管防護是重點,如數據脫敏管理,對敏感信息的風險評估、使用監控,對數據的泄露檢測,數據庫保密檢查等。生活應用中希望人工智能帶來舒適的生活體驗,更希望自己的隱私得到最安全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