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八點半,在西子湖畔召開的首屆中國城市品牌杭州高峰論壇,論壇立足新時代城市發展,發布了中國城市國內影響力指數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致力于研究和促進城市品牌建設和傳播。
“城市品牌與智慧城市建設”分論壇現場
智慧城市的營造
構建新型城市品牌的維度可以是多樣的,區別于其他城市千篇一律的發展模式,城市品牌與智慧城市如何互惠互利?
智慧城市的營造正在成為全球城市之間競爭的基礎條件之一,是證明一個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名片”之一、是保持城市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品牌與智慧城市建設”圓桌論壇上,學者們就城市品牌在智慧型城市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互聯網信息資源網絡
來自南京大學新聞傳媒學院的周凱教授表示,智慧城市應該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地理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平臺,整合城市信息資源。
他認為,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為政府提供高效行政手段和為企業提升工作效率應該是智慧城市的建設方向。“智慧化”城市生活方式本身對于凸顯城市自我特色,塑造城市自身品牌的影響是深遠的。“城市向‘智慧化’邁進的本身正是一個自我品牌塑造的過程。”
建設智慧城市數據平臺
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于朝暉團隊分析了各地開展的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從中發現,當前多地政府都強調智能認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科技等四大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并以此構建強有力的智慧城市安全平臺。
“智慧城市必須要有智能化的綜合整治方式,建設智慧城市數據平臺,提升數據管理和分析效率,確保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丁朝暉團隊認為,“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一個信息的思路與頂層咨詢規劃和布局的能力。”
四個方向發展
從互聯網的沖擊與智慧城市的發展角度,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杭州市城市品牌促進會副會長曾增節覺得,智慧城市應該朝著基礎設施、數據平臺、公共服務和智能化四個方向發展。
在曾增節看來,杭州的“數據大腦”管控著城市的交通運行,“不過我們應該警惕,在‘數據大腦’的管控下,如何保護公民安全和公共安全,值得深思。”